极端高温天气面前,当有“见叶知秋”意识

2022-08-22 08:38: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泽中]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明天(8月23日)就将迎来24节气中的处暑,标志着炎热暑天行将结束,逐渐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但在今年,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秋老虎”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7月雨季结束以来,我省降雨偏少,河湖水位持续走低,提前研判,根据旱情适时调整各项应对举措变得格外重要。在长沙,早在今年3月,市气象局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明显干旱,持续为相关部门科学蓄水提供建议;前些天,笔者在长沙县金井镇等地实地走访时发现,目前这些地方的基本农田,在经历长时间旱情后仍能保证有效灌溉,绝大部分晚稻长势良好。究其原因,在于前些年长沙县投入巨额资金,对境内山塘水库全面展开整修扩容,并大力加强农田水网建设。在永州,当地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加强水库调度和用水管理,避免了用水浪费……我省各地发挥水利基础设施作用,科学调度,全力应对旱情。

高温当前,居民喊“热”,离不开空调电扇;田土喊“渴”,离不开电机抽灌。旱情持续,电力保供进入吃紧阶段。为此,既要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错峰用电、安全用电,也应进一步提升电网线路监测维护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强化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用电平稳安全,尤其是确保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安全等重要部门、重要单位、重要场所用电不受影响。保电即是保民生,稳能源供应就是稳增长。

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分析,全球范围内,至少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里大概率频发高温天气,甚至是超高温天气。这就需要各行各业联动,尽可能“见叶知秋”。比如,气象部门要及时研判可能发生的旱情、汛情,作为决策部门的参考;电力供应可能更趋紧张,应当未雨绸缪,优化能源供给端结构;市场供应端,应当开发更多绿色节能产品;生活领域,应当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等。

对于极端天气的成因,大部分都指向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在及时预防的同时,关键还是在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个人乃至国家都无法单打独斗,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共享美好地球。

相关专题:全力以赴应对持续高温极端天气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