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谈|保供的物资成了“问题物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2022-04-22 18:10:28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潘华]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近期上海不少市民在网上吐槽,疫情封控管理期间收到的保供物资中,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有的收到了变质发臭的母猪肉,有的收到了假冒知名品牌“龙口粉丝”的“龙仁粉丝”,还有的吃了发霉的酱板鸭之后拉肚子,有的产品生产日期竟然标注的是今年5月份……有人形容,这简直就是朋友圈里的“3·15”。

由于疫情封控,上海市民目前获取生活物资的渠道只有两个,一是通过网络平台下单购买,二是通过基层街镇、社区、居委会发放保供物资。前段时间有不少市民反映网上下单“抢菜难”,所以很多抢不到菜或者不会下单抢菜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保供物资发放上,但没想到的是,等来的保供物资却无法下口,不敢下口。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发霉变质、假冒伪劣的产品是如何成为保供物资的?这到底是失误还是有猫腻?

保供物资中大部分是属于政府发放的免费大礼包,而免费大礼包相当部分是由财政买单。政府免费大礼包的供应商,有一部分来自于市区两级的保供企业名单,还有一部分由相关街镇自行选择。那么这些保供企业的资质是如何认定的?相关保供工作人员对产品质量是如何把关的?为什么一些多次上了行政处罚“黑榜”的生产厂家也进入了保供企业名单?这其中有无利益输送?

市民“嗷嗷待哺”,物资却出现问题。这其中伤害的不仅是市民的感情,也伤害了政府公信力,更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对疫情期间不良商家发灾难财行为的纵容。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坚持“从严从快”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日,已有杨浦区、闵行区相继对所辖区域的保供物资情况作出了调查说明,并表示,一些物资因为储存不当和外包装工艺不同,给民众造成了“假冒伪劣”的误会。

而上海市纪委监委也强调,将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区、街镇、村居和相关单位在保供物资采购、管理、发放各环节的主体责任,督促严格落实采购流程审批,严格审核供应商各方面资质,推动各相关部门加大对保供物资的监管。

另外,上海市今日举行了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力争全市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也希望在攻坚行动中,切实保障好民生,确保把政府保供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