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导向”推进“三全育人”

2022-04-15 08:21:4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贺正宜 周文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贺正宜 周文娟

“三全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面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充分调动、汇聚高校内外一切有益资源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达到层层突破、凝聚合力、推进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对于一切教育实践都是第一位的。强国征程上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作为教育方阵的排头兵,高校需要以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深化“五爱”教育,重点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引导学生锤炼品德修为、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问题导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三全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全员育人主体不自觉、全过程育人贯通不到位、全方位育人要素不协同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靶心,切实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严重就先着手解决什么问题。针对全员育人主体不自觉的问题,要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相互搭台补台,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会同频共振,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实现育人“无不尽责”。针对全过程育人贯通不到位的问题,要建立长时间、可持续、贯穿式育人链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到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阶段。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特点,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加强分类指导,合理设置不同年级不同体系的育人内容和不同群体的育人方式。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针对全方位育人要素不协同的问题,要整合多方资源,打破课堂局限,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通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互联网技术等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表达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形成主体自觉、全程贯通、要素协同的机制,不断提高“三全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效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取得多大的成效,亟需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促落实,以落实促改革。高校“三全育人”要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聚焦目标和问题,挖掘“三全育人”的关键指标、关键元素和关键环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以成才目标达成度、重点问题解决度、社会评价满意度来检验“三全育人”效果,不断推进“三全育人”走深走实。要建立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把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并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推动构建学生家长联系制度、校友联络机制、校企合作模式等,建立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学生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等情况作全面评价。完善成果激励。坚持“产出导向”,将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果纳入专任教师以及科研、管理、服务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年度考核中,纳入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教研室的管理目标中,并且与绩效挂钩,使育人的“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宣传部)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