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耕者谋利,方能为食者造福
——扎实推进备春耕,不误农时不负春③
曹茜茜
春风吹,大地醒,耙田、灌水、选种、育秧……生机勃勃的“春耕图”,装扮着广袤的田野,播种着新一年的希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能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秩序安定和谐的良好态势,粮食等初级产品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意识到,最近一段时间来,市场供应中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有了一定幅度上涨,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势必会挤压农民种粮的综合收益;同时,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双重考验,也会影响着农民的种粮预期。对症下药降低种粮成本,增强粮食生产后劲,是牢牢端稳“饭碗”的关键一环。
农民是种粮的“主力军”。农民种粮能赚到钱,才能调动和保护好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才有保障。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近年来,从国家不断“加码”的补贴政策,到精准“滴灌”进田间地头的金融支持,一项项惠农耕助农耕的暖心之举,稳住了种粮人的心。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达到13657亿斤。千方百计降低农民种粮成本,是真正“为耕者谋利、为业者护航、为食者造福”。
农资是庄稼的“粮食”。保障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基本稳定,须臾不可放松。长沙市供销社早计划、早安排,通过与市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实施化肥淡季储备项目、建立价格动态监测机制、开展定期督导等措施,做好春耕农资组织供应工作。仅长沙龙泉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家,预计将为当地农民节省化肥生产成本近400万元。作为为农服务的主体力量,农资部门和农资企业扛稳社会担当,稳住的是农业的“基本盘”,充盈的是百姓的“米袋子”。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保持粮食丰收的好形势,又要不断优化产品供给,加快转型升级。石门县种粮大户董明新,坚持科技引领,唱响“种植向优、加工向精、产业向新”三部曲,开辟了一条产业发展路,带领村民同致富。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强了,农民种粮的内生动力自然也足了,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让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未来的滚滚稻浪里必将孕育着沉甸甸的丰收季。
责编:欧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