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1-07-21 08:30: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聂智 陈硕] [责编:潘华]
字体:【

导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我们在奋进新征程中绕不开的大考。走好这程新的赶考之路,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加以谋划、推进,并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聂智 陈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自此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应将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培育致富沃土,促进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支撑,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彰显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在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全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档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培植新型产业龙头,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要素、引进社会资本,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和打造本土品牌,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进乡村产业“三产融合”、扩容增效。结合各地实际,促进农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服务业等高度融合发展,在推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增大第三产业比重。

留住绿水青山,打造宜居生态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生态屏障,加快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乡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着力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河道治理力度。三是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补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提振精神风貌,涵养文明乡风

涵养文明乡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应大力培育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明乡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评选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行业标兵等先进典型,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支持农村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发挥好新乡贤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中的作用,涵养乡村人文精神,加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三是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在推进文化惠民、提供更多更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支持“三农”题材尤其是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推动人才振兴,实现高效治理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高效治理的关键要素,立足全面小康新起点,应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一是强化战斗堡垒,持续优化农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本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帮扶工作队、志愿者、带头人作用,推行“先富带后富”,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三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释放人才活力。通过兴办生态农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吸纳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增活力、添后劲。

筑牢返贫防线,实现生活富裕

鉴于部分脱贫农户和边缘农户缺乏抵御风险能力、部分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还不足,应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助推广大农民过上稳定的富裕生活。

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衔接期间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现有帮扶政策逐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提供可靠的兜底保障。三是提高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对帮扶方式进行调整完善,引导脱贫农户积极主动求富致富,通过技能培训等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逐步降低其对外界帮扶的依赖程度。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与传播中心执行主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