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巨星陨落,精神永恒

2021-05-24 23: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建华] [责编:印奕帆]
字体:【

罗建华

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5月23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专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属,转达习近平对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习近平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

曾经,有美国学者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老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1953年,23岁的袁隆平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如此反复,经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经过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曾说,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能工作就行了。”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大半辈子都与水稻打交道,一直在为中国人吃饭而奋斗着的袁老,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给大地留下了丰收的希望。从水田到沙漠再到盐碱地,在田间地头、在试验场地,袁老顶着夏天的烈日、走过秋天的泥泞、踏着冬天的风雪,希望能让更多人“吃上饭,吃饱饭”,教人们“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带更多人迎来春天的朝阳。他就是一粒种子,他用自己这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巨星陨落,精神永恒。“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如今,91岁的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的同时,我们更当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