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中
5月24日,长沙明阳山。清晨时还充盈的阳光稍稍褪去,上午十时,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这里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这几天来,以长沙市民为代表的悼念群众让人深深动容,长沙这座城市,也因此变得长情、温暖。
这样的一幕幕,并不陌生。每当中华民族因为某一件事的发生或者某一个人离去而感到悲痛时,人们的共情便达到阈值。“一城人,送一人”“一城花、香一人”:星城不少的哥的姐自发地前往高铁站,免费义务接送来长沙悼念袁老的外地客;不少商家以极低价格甚至免费出售鲜花;外卖小哥忙前忙后地为全国各地群众“遥寄”的花拍照、反馈,有的餐馆免费提供盒饭……在同理、同情之心的影响下,前往哀悼袁老的省内外群众保持了最大的秩序,没有人因排长队而争吵,没有人因疫情防控而抱怨,剩下的是互相理解、共致哀思。
说起来,其实袁老并不是正宗的“湖南人”,但湖南人民却对他有着别样的情感。袁隆平院士祖籍江西九江,生在北京、求学重庆、立业于湖南。他在怀化找到杂交水稻的来源和灵感,在长沙立事创业,他的足迹印刻在湖湘大地的山川田野,他的身影与三湘儿女紧密相连。他的离去让山河有泪,他的事迹让长沙长情。
长沙人爱吃,长沙年轻人会吃,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也许对他们来说,饥饿感可能十分陌生,偶尔得之,往往只是为了减肥塑身。不过食物的作用不止于口腹之欲,是表达情感、传播快乐的方式。例如: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一定会遵照“老口子”的提点,选择最“网红”的馆子来一场约会;社交平台上顶流的美食博主一则简短视频往往引来网友“从嘴巴里留下感动的口水”。袁老的离去,仿若抽走了“干饭人”的“干饭魂”,如何不让人神伤?让年轻人“破防”。
热辣的湘菜造就了湖南人饱满热烈的性格,也让湖南人养成了有恩必报的特质。伟大的人存在时往往让人觉得他们的生命不受岁月所限、不为病痛所扰。伟大的人,终究是凡胎,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规律。袁老已去,国失栋梁,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一颗种子,在三湘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