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永在,致敬袁老”系列评⑧丨禾下留梦,“好种子”正生根发芽

2021-05-23 18: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孟伟] [责编:伍镆]
字体:【

孟伟

袁老的离世是人们的哀痛,也是国家的损失,更是世界的遗憾。

袁老的一生献给了农业科学事业,他的生平写满辉煌。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称他誉满中外,毫不夸张。

如果说这些荣誉的表达还不够真切,那么我们再用一组数据来说明。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3000斤攻关测产在湖南衡南县启,最终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从700公斤到1500公斤,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稻菽千重,禾下留梦。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梦并没有结束。昨日,长沙市民夹道送别袁隆平院士灵车,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这场面与“十里长街送总理”异曲同工。大家打开朋友圈,总有几条动态属于袁老,“从今以后珍惜每一粒粮食”的质朴表达,像极了晚辈对弥留长者告别……老百姓的自发行动说明了一切。

袁老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把自己遍洒在祖国大地之上,也把他的两个梦余下的部分留给了我们来完成。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人手里,就算我们中的大多数不能把农研的冷板凳坐热,但我们能做到光碗、光盘,一日三餐、必不相忘。我们此后都会做一粒“好种子”,喜看稻菽千重浪。

责编:伍镆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