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秦赋》的得与失

2021-01-12 23:28: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何晋文] [责编:夏博]
字体:【

何晋文

每个人的十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例如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秦王嬴政则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2020年12月1日亮相央视和网络平台的电视剧《大秦赋》,实际上就是一首献给秦王嬴政的赞歌,主要歌颂他历时十载、扫六合并天下的辉煌业绩。不少媒体刊发评论,称这部剧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历史正剧,”对于剧情、演技等都给予积极评价,但有的媒体也有不同看法。

在我看来,《大秦赋》虽然加入了很多情感戏,但还是可以称之为一部成功的正剧。它的成功,首先在于创作者构建了一个贴近时代真实的历史环境。不仅是一城一域的景观,还包括饮食、衣着、用具、摆设,以及礼仪、风俗等等,都还原了当时的状貌。剧中秦人的长相、服饰、甲胄,和我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购买的画册上看到的兵马俑一模一样。我不知道其它六国人物服化道依据来自哪里,但我知道,要在卷帙浩繁的文献史料和残缺破损的实物史料中梳理出宏观脉络或者微小细节,是一件枯燥且庞杂的工作。这部戏的创作者能够花大量的心思去做历史考据等案头工作,其敬业态度令人敬佩。其次在于演员的演技到位,塑造了丰满的人物群像。剧中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辛柏青饰演的嬴异人、邬君梅饰演的华阳太后,都令人印象深刻。有几场戏还非常感人。虽然说40岁的张鲁一饰演年少时的嬴政让观众感觉有些不适,但角色成长后的表现还算不错。

这部剧最值得肯定之处,还在于它基本把握住了“真实”与“剧作”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历史本质的真实。我认为,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著名的远交近攻,二是不拘一格延揽人才。秦王嬴政启用了很多从六国投奔来的人才,如李斯、郑国等,这些人才能够真正把握六国命运所在,让秦国的统一大业战略得以顺利展开。战略制定是一方面,战略能不能落地起作用,还要看领导层是否贤明,同时对方君主是否失误。正是由于六国领导层比较昏庸腐败,才导致秦国能够顺利实施其谋略。 我们写历史,看历史剧,并不是要向后看,而是立足于现代,以现代人的视角,去考察、审视历史,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以更好地面向未来。应该说,这部戏客观真实地展现历史风貌和历史画卷,用典型化的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秦灭六国的这段历史。当然,由于史料的缺失,创作者在电视剧创作中也融入了一些艺术加工,使之或生动或离奇,增强可看性和艺术性。

在肯定《大秦赋》的成功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部戏存在的一些不足。我看到的缺憾有两个:一是枝蔓太多、剧集过多、剧情有些分散;二是有的地方有盲目做翻案文章之嫌。

《大秦赋》总计78集,主题是讲秦王嬴政在谋臣良将辅佐下灭六国并天下。他的一生业绩辉煌,但也艰难困苦:出生于赵国邯郸,从小颠沛流离、饱受欺辱;继位后权力被赵太后、嫪毐、吕不韦等人架空,意志不能舒展;亲政后要面临嫪毐等人的谋反,樊於期、芈启等人的背叛,荆轲等人的暗杀,还要处理韩国水工郑国、韩国公子韩非等东方间谍事件。虽然秦国最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但是秦军也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期间还有两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率军攻赵被李牧全歼,另外一次是李信率领20万人攻楚被项燕击败,7名都尉被杀,几乎全军覆没。因此,秦王嬴政并不容易,表面风光,背面沧桑。剧情原本应该紧紧围绕嬴政的不容易来展开,但实际上有些地方枝蔓太多,例如嫪毐的戏份就过多,冲淡了主题。此人原本不过是赵太后的一个面首,由于能力过人且深受太后赏识,逐渐发展成了一股能够干预朝政的势力,最后谋反被消灭。正史中这样的小人物当然值得挖掘,但是也必须适度和合理。但实际上这个电视剧的编剧虚构了大量的情节,描述嫪毐与赵太后的情感发展以及他如何发展势力、干预国事、浸益骄奢,演绎未免有些过分。

另外,在一部号称正剧的戏中为了剧情需要改写历史也是不合适的。例如,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公元前235年,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措辞严厉地斥责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看到信后,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迫害,饮鸩自杀了。明明是被逼死的,但是在这部戏中,李斯却说这是嬴政要保全吕不韦的措施,吕不韦自己为了秦王嬴政的统一大业也甘愿自杀。再如,《战国策》记载了韩非与姚贾的冲突,并暗指姚是害死韩的罪魁祸首,《史记》则倾向于认为韩非是被李斯害死的,但是不同史书都没有李斯帮助韩非的记载,可是到了这部戏中,李斯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和救护韩非,甚至最后送毒药让韩非自尽,也是为了避免让他遭受腰斩车裂的酷刑。韩非临死之前对李斯感激涕零,两人相约来生再见。我认为翻案文章可以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两千年也要翻,但如果没有过硬证据还是不要翻,否则会传播给观众一些错误史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