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循环使用理应“叫好又叫座”

2020-11-17 18:29: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辉]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陈辉

“卖了一麻袋的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每逢毕业季,在社交网络上总能看到类似的毕业生留言。2018年仅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全国零售数量为29.30亿册、总计259.89亿元。根据这一数据,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节约费用可援建约4万所希望小学。(11月16日 央视网)

教材浪费严重的现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无论社会各方人士如何热议,始终无法彻底推动教材循环使用,以致每逢毕业季废品站总成“教材山”,几乎涵盖中小学所有科目教材。教材循环使用不仅能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且能够减少树木等方面的消耗,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理应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惠民举措。

可是,首先在教材的回收环节就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很多学生听课时都会在课本上做标记,不排除部分学生卫生习惯不好,在课本上乱涂乱画,直接导致课本“脏乱差”。进入循环使用的环节前,旧教材破损严重,学校出于消毒和卫生的需要很难让它们直接进入课堂,如果消毒条件跟不上的话,试问哪位家长愿意让孩子使用旧教材?这确实是限制教材循环使用的现实因素。

其次,在教材的流通环节上,除去对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其他主要科目的教材在流通环节中遇到的是产业链梗阻、供需两端匹配成本高昂的问题。线下回收教材的成本高昂使得许多二手书商望而却步,特别是需要回收分类、管理二手教材,导致人工成本高,况且现实中销售渠道少,这使得线下教材被当成废纸回收。

其实,破解教材循环利用受阻的难题关键就在于庞大的“教材市场”,出售一本新书意味着较高的利润,可是哪怕是循环回收一页纸张都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材浪费现象依旧严重,旧书只能当成废品卖,而无法传递到新生手中。杜绝教材浪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一环,然而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利益的存在让教材的循环使用说易行难。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构建起权责明晰的教材回收体制,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问责到个人,学校应该成为被监管的对象,不能一味地置身事外、逃避责任。只有利益相关各方群策群力,制定可行方案,才能真正实现教材的循环使用,让教材浪费这个老问题真正得到彻底解决。

近年来,线上二手教材交易市场日趋火热,大量的未被有效利用的闲置资源在电商平台上焕发出活力和生机,而且线上二手交易平台有着线下二手交易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二手教材产业链梗阻、供需两端匹配成本高昂的难题,真正使得二手书籍以极低的交易成本流通到有需要的人手上,实现双赢,使得二手教材循环使用“叫好又叫座”。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