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米盲道28拐,城市规范化建管还得落脚于细

2020-10-27 10:22: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堂吉伟德]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堂吉伟德

“短短25米盲道,竟拐了28个弯。”近日,赵女士致电热线称,在东风小学(西校区)西侧的人行道上,一条盲道为躲避大树竟连续绕出28个直角拐弯,这种现象已存在五六年。记者采访了解到,该设计是为了既能铺出盲道,又能兼顾道路上的两排树木造成的。(10月26日《北京青年报》)

无独有偶,类似于此的“拐弯盲道”的设计,前不久已被曝光了一起。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民在一处路段上,发现一段约150米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市民感叹这样的设计只会给盲人增添麻烦。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顺义区此处对盲道直角拐变的做法,跟赤峰市的那段盲道如孪生般高度类似,几乎如出一辙。盲道的弯弯曲曲,恰似歌中所唱“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正常人都如同行走在迷官,给盲人带来的困扰如何,也就不难预见了。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主要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原理达成,如同盲人的眼睛那般重要,也是解决盲人顺利出行的基础保障。设置盲道属于法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同时在建设上,盲道也并非可以任意发挥,而是有着严格的标准,2001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明确了盲道建设的基本规范,包括盲道的用砖类型、盲道的设计要求、盲道的材料分类等。

正如专家所言,盲道的铺设有几个必须遵守的规范: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等。但在实际过程中,盲道的建设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25米盲道28拐”不过是又一新例而已。

2012年,山西太原市恒山路十里铺街口有一段盲道因"两步一拐弯,三步一调头",被称之为“最坑爹盲道”。一些网友在评价时戏称,“可以肯定: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者确实是盲人”。太原作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尚且出现如此怪异的盲道设计,其他地方的情况自然难言乐观。盲道从设计到施工,从监理到验收,经历了一个链条极长的程序把控过程,最终部分盲道以直角拐弯的方式呈面在大众面前,表面上看是对盲道正规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质上还是相应的监管机制未能发挥作用使然。

对于每一段拐弯盲道,从设计到施工方都有很充足的客观理由,比如盲道和其他设施建设不兼容,就只能退求其次进行让步。事实上,且不说盲道建设与其他如绿化等配套建设,并非一定就存在不兼容的问题,即便有冲突时,也能以人为本进行重点兼顾, 把建设规范化的盲道放在优先位置。前例拐弯盲道经过整改很快就符合了标准,要么重新铺设,要么移植绿化树为拉直盲道让路。由此不难看出,盲道的规范化建设“非不可为”,而在于“不愿为之”使然。

在盲道实地体验调查普及率为40.6%的大背景下,“坑爹盲道显然还在大量存在,如果再加上无障碍处处充满“障碍”的话,盲道就成不了盲人的“眼睛”,城市也不会成为畅通无阻的家园。盲道虽小,却是城市人性化、舒适化、温情化和规范化的注脚。中国残联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1731万盲人,面对如此巨大的群体,“该如何给他们提供一条无障碍的盲道”,是当下之忧,也是未来之问。其间原因,固然有标准的滞后,政策的偏离,还在于我们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上缺乏前瞻性与系统性,对城市的科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与系统化治理,还需要从一条小小的盲道开始。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