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按摩”开进公交线具有示范效应

2020-08-07 10:15: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堂吉伟德]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堂吉伟德

针对公交车驾驶员容易产生精神焦虑等问题,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和长沙市总工会举办关爱驾驶员系列活动,并打造关爱驾驶员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关心和关爱。(8月6日《工人日报》)

公交车司机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问题,比如部分乘客的无理取闹,加之工作内容相对单一而枯燥,以及安全驾乘、热情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久坐、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容易产生精神焦虑,轻则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重则难以自我控制并做出极端动作。

当然,关爱公交车司机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也必须及早提上议事日程并得到落实。从常识上讲,一个人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非偶然发生而需要较长期的积累。控制不当会作出一些极为反常的动作,比如驾车时表现为恶意操作、拍打车辆、长时间按响喇叭、开快车、强行超车等。一项曾对汽车驾驶员进行的调查表明,在导致交通事故的众多因素中,由驾驶员造成的占70%,超过50%驾驶员因劳累、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司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达达59.8%,而公交车司机的心理障碍率高达80%。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公共汽车司机已成为心理疾患的高危群体,这由其职业特性所决定,归类为“职业病”也不为过。在国外,通常是以立法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从业者的心理干预。比如日本《保持增进职场劳动者健康方针》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解决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主动开展系列关爱劳动者活动,改善工作氛围和环境,解决员工心理健康不和谐等问题。在国内,相关专家也建议,在每年的员工体检中,应适当增加心理检测的内容,做到有效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和早处置。

除了入职测试和定期体检外,实行心理按摩和关爱也非常必要。定期测试和体检,只能反映阶段性或特定时间的样本状况,但心理健康处于不断动态的变化中,某种应激式或偶发性事件的发生,则可能让当事人产生极为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应急反应,并做出较为危险的举动。因而,在常态的体检和测试的基础上,实行员工帮助计划,通过专业机构和人员,对相关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才能防范于未然,杜绝公交车司机极端行为的发生。

一直以来,由于认识缺陷等因素,对公交车驾驶员的心理问题的重视度不够,相应的机制和措施也较为滞后,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或者过程介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预防出现恶性事件,这样的体系建设亟待补强。长沙市开展“阳光心态,幸福公交”关爱公交车驾驶员系列活动,把“心理按摩”开进公交线的做法,有效填补了对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干预度不够的空白,尤其注重了对日常的心理关爱与帮助,是创新和落实员工帮助计划的有效举措,具有难得的示范效应,值得借鉴与推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