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晓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防汛救灾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7月3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应急管理厅调研时强调,树牢“防灾是最大的救灾”的理念。
“防灾是最大的救灾”,不仅仅是对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规律特征的深刻总结,更是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地落实的使命担当。灾害袭来,有时避无可避,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让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免受损失。这种将群众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的做法,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是内心油然而生的人民情怀。
连日来,“防灾是最大的救灾”被广大党员干部生动地实践着,演绎出无数令人动容的感动。上月底,怀化迎来了最强一轮强降雨,该市四级书记打头阵,调度指挥受灾最为严重的三个县市区转移群众1.2万人;少数民族聚集的龙山县,因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村民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带领全部人员避险……手段不算高超,技术并不先进,但却把防灾减灾的楔子嵌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尽最大可能降低自然灾害的伤害。
“防灾是最大的救灾”,要求防灾减灾力量下沉、关口前移,包含着从“救”到“防”的理念转变。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灾害防御过程的“治未病”,更多时候表现为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和管理,表现为对知识经验、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考验的还有治理能力的高低。把防灾减灾的功夫下在平时,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压实防灾减灾责任,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抓细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从而顺民意、得民心。
“防灾是最大的救灾”,强调的是让防灾减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与灾害斗争的每一次进步,围绕的都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在全社会层面提升安全意识、普及自救常识,进一步倡导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最大程度织密防灾救灾之网。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