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文明共识,需个人和社会合力

2020-05-08 09:07: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潘华]
字体:【

中青报社调中心近日对4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发生以来,98.0%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受访者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等好习惯。77.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继续保持这些习惯。(5月7日 中青在线)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和惨重代价,也正因此,我们的公共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疫情之后,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这种维护个人及公共健康的基本手段越发受到重视,也因为几个月来的警惕和坚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固定习惯。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跟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但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高低,出于对病毒的恐惧和对自身的保护,人们无一例外地开始遵循防疫卫生要求。

人类社会每一次文化及生活“变革”,由于涉及到习惯的改变,很多时候都是艰难而缓慢的,但如果有突发性公共大事件,变化起来则相对容易。一是因为在这种大事件面前,国家和政府会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和制度执行力;二是因为人们出于自我保护,会下意识主动改变陋习。

但靠突发事件和恐惧来推动改变,显然不能成为文明社会的衍变常态,因为这种“应急”式改变很容易随着事件影响的淡化而消失,进而故态复萌,例如不少人在疫情好转后便迫不及待地脱下了口罩扎堆,公共场所的“保持一米距离”也不再遵守。这说明,尽管前段时间人们在行为上重视了个人卫生,但意识上仍然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认知,即养成并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为了一时躲避病毒,而是为在长久的生活里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是对他人负责。

正因为长期靠个人自觉来提升公共卫生和文明程度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助力。目前,北京市人大已进行二审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就将“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传染性流感时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餐”等内容纳入文明行为规范。《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对违法食用者最高拟可罚款1万元,对组织食用者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等等。

一个社会要凝聚文明意识,显然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合力,而现代公共生活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这次疫情让人们看到了文明习惯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便是,个人自觉、社会的通识化教育、制度及法律的及时推进。

衷心希望人们能将在疫情期间养成的这些良好的卫生和文明习惯一直延续下去。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评论员 张英

相关专题:文明潇湘 爱卫同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