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这些天,河南省教育厅负责人一段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在网上热传: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是“白衣天使”,而教育工作者、老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思考,面对灾难,我们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拿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让学生们面对“史上最长”的寒假。一些学校推出了“网上课堂”“空中教学”等替代性教学模式,这些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权宜之计”。与此同时,这场不期而至的灾难和举国上下奋战疫情的一幕幕现实场景,何尝不是一场人生大课?可以说,相较于日常的知识教学,这场刻骨铭心的经历,在磨砺、培育学生们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等方面,更具难以替代的教育意义。
历史一再证明,“苦难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教育方面,我们有过诸多在苦难中缔造的奇迹。比如,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西南联大凭借“刚毅坚卓”的精神培养出了3800多名学生。他们之中后来产生了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了志愿救灾活动。不少家长感叹:援助回来后,孩子们突然变得成熟了,因为他们在灾难中获得了成长和历练。
今天,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与我们不期而遇,除了看书、上“网课”、刷题,我们还要上好这场灾难教育课。无论学校、老师、家长,抑或全社会,有必要把疫情灾难变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努力做到最好,保持积极心态,共同学习好这场关乎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的“非常一课”,引导孩子们在抗击疫情中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他们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让他们真正地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用成长足迹驱赶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这既关乎教育的本质和追求,也是我们虽不愿见到但却弥足珍贵的人生大课。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