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在“上海陋习排行榜”中,高空抛物名列第二。如何治理“高空抛物”?上海闵行启用了智慧房管监督平台。当地部分小区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居民楼下安装了高空抛物监测设备。在某试点小区里,高层楼每幢楼门洞口、绿化带的地面立杆上,都安装了8套仰拍的监控设备,可以将每幢楼的窗户都包含到拍摄范围内。(10月12日《新京报》)
近年来,各地因“高空抛物”而酿制的悲剧已发生多起。“高空抛物”轻则伤人,重则致死。如果发生伤人、致死事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高空抛物的“肇事者”,或许在赔偿、责任等方面还能作出“善后处理”。但倘若发生伤人、致死事件后,无法找到“肇事者”,则善后就很难“处理”。于是,有的地方采取“整幢楼住户分摊赔偿”的处理方式。这让很多住户感觉“很无辜”。
为有效防控“高空抛物”,不少地方采取了高科技手段,即安装摄像头的办法,实行“全天候”监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高楼住户恶意“高空抛物”的不法行为,但笔者以为,治理“高空抛物”仅靠“摄像头”还远远不够,还需加强住户的自律教育。
一方面,强化责任意识。高空抛物,危害之大,人人皆知。如果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教育,让每一位高楼住户都能时刻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自觉养成不随意抛物的良好习惯,那么,“高空抛物”现象自然也就不会发生。
另一方面,强化安全意识。高空抛物,轻轻一“抛”,抛下的极有可能就是一枚“炮弹”,极有可能致人受伤,甚至丧命。因此,加强高楼住户的安全意识教育刻不容缓,要让高楼住户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从而自觉远离“高空抛物”。
当然,高楼住户相互监管也很需要。住户间可以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用住户的“眼睛”盯牢、盯紧那些随意“高空抛物”的住户,织密安全防护网,从而遏制“高空抛物”的发生。
笔者相信,只要强化高楼住户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自律教育,再辅以“摄像头”的监控作用。那么,“高空抛物”现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高空抛物”酿制的悲剧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