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漂泊在外的每一个人都安好

2019-09-13 09:55:4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刘畅畅]
字体:【

大多数背井离乡的年轻人,事业与家人难以兼得。报告显示,近六成年轻人一年365天中,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于10天。其中,都市年轻人一年在家乡陪伴父母3天以内的比例为6.5%,陪父母3-10天占比最高,比重为53.1%,10-30天的比例为30.9%,1个月以上比例为9.5%。(9月12日 北青网)

别误会,这里所说的“一年中陪伴父母的时间少于10天”的年轻人不是那些贪玩放飞的类型,而是因为长期离家,漂泊在外,为了生活和事业不得不玩命打拼的人。他们或者为了一份工作而早出晚归,或者为了房贷而咬牙坚持,也或者为了实现一个更远大的目标而夙兴夜寐……快节奏的生活注定让人事业、亲情无法兼顾,这也让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提起亲情时难免失落。

这些年,有关“逃离北上广”“返回北上广”的现象被讨论得太多,每一个现象的背后,都是无数年轻的个体在生存与发展间不断挣扎的时代影像记录。在找寻与挣扎中,个体的喜怒哀乐、相聚别离,都已淹没在了生活的洪流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大群像”,却很难对其内心的波澜体察入微。曾经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发起过一个话题,话题是“你曾经在什么时候痛哭流涕过?”底下的评论很多,其中一个评论是“去年春节因为公司要加紧完成一个项目,没能回家过年,打电话的时候听到母亲失落的‘哦’,放下电话便躲在楼梯间痛哭起来,父亲六年前去世了,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除了春节,基本上没时间回去陪她。”

漂泊在外的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亲人的亏欠之情,都是相似的,一顿带有家乡气息的饭菜、一首家乡的歌谣,甚或一句乡音,都能迅即让他们泪目。在外打拼的人,无论是否已在所处的城市落脚,骨子里始终都自认为是“异乡人”,就如一句话所说“故乡渐已成他乡,他乡却总无法成故乡”。亲情太过遥远,自己又太过孤独,这似乎已经成了“异乡人”共同的“症结”。曾经的中国人“故土难离”,如今“背井离乡”已成常态,流动型社会给人带来足够多的机遇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舍却与亲人相聚的时间。

在调查中还发现,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习惯了对家人“报喜不报忧”。都市异乡青年发朋友圈屏蔽家人的原因排名前五的是:发布情绪低落的内容、工作不顺、身体病痛、深夜出去玩和发表有争议的言论。这也充分可见年轻人对亲人特有的温柔,不愿让亲人担心,有病有苦自己扛。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双向”的温柔?家乡的父母也都是这样,不愿孩子操心太多,每次电话中也总是“报喜不报忧”。

今天是中秋节,万家团圆的日子,不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异乡人”都能回到故土、回到亲人身边过节,这难免会有感伤,但亲情始终会因为彼此挂念而紧密相连,不会遥远。在这里,也祝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一切安好,不再孤单。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