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芬 钟永德
近年来,湖南企业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项目承包等路径,对外投资合作正由单一企业“走出去”的1.0版向产业链“走出去”的2.0版转变,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路桥房建、现代农业、能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影响广泛的“海外湘军”,境内外联动共同促进了我省产业升级。据统计,湖南目前已有1500多家企业走出国门,布点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湖南境外投资规模长期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当前,湖南应乘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春风,更好发挥优势特色,进一步打造企业“走出去”2.0版,推进全省开放崛起。
勇担“走出去”责任
凸显“湖南形象”
湘企为什么要“走出去”?对此,一些企业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肤浅,认为“走出去”就是为了获得当地矿产资源、占有更多市场份额、输出过剩产品。以“利”为先的错误认知,使得一些“走出去”企业南辕北辙甚至铩羽而归。事实上,我们鼓励支持湘企“走出去”,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有效整合与转化全球资源,不断提升企业学习与适应能力,从而培育出一批高水平跨国公司。
另一方面,各类湘企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展现中国、湖南新形象、新实力的重要窗口与载体。湖南新形象是怎样的?宣传片《这就是湖南》用几个关键词作了概括:“震撼(Amazing)”“开放(Open)”“传承(Inherit)”“活力(Energy)”“创新(Innovation)”“美丽(Beautiful)”“辣(Spicy)”“幸福(Happiness)”。湘企“走出去”,应向各国民众展示湖南独特的文化底蕴、文明风尚与前景魅力,推动湖南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提升。
了解“走出去”目的地
发扬“湖南精神”
湘企“走出去”,首先要了解摸透目的地商务环境、法律法规、人文习俗等情况;无论“走向哪里”,都要发扬“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
一是以港澳台地区为支点,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借助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融资功能,强化资金支持,壮大“走出去”主体。借助澳门相关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拓展湘企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空间;二是以非洲、东南亚为重点,巩固传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境外园区为平台,以路桥房建、工程机械、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为重点,推动湘企在非洲、东南亚做大做强;三是以中亚、西亚、中东欧为切入点,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重点抓住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保障房建设等领域,同时促进湘绣、陶瓷、茶叶、烟花等产品外销;四是以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为突破点,以矿产开发、住宅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领域,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拉美建立完善营销平台;五是以欧美日韩澳新等发达、成熟市场国家为目的地,全面提升竞争新优势。
梳理“走出去”主体
讲好“湖南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相通,创未来”。助推湘企“走出去”,既要将工程智造、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磁浮技术等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电子信息、医药、机械、汽车等千亿产业作为“走出去”重要主体,也要打造有利于“走出去”目的地与湖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格局。
一是强化“湖南元素”的“国际表达”。把湖湘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把传统继承与时代关注结合起来,把文化产品创新与价值传播结合起来,使湖湘文化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二是彰显“中国风格”的“国际气派”。发挥以广电、出版、动漫、演艺为主体的“文化湘军”品牌优势,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黑茶、铜官窑、釉下五彩瓷、花鼓戏、江永女书等“湘”字号特产推介出去;三是推进“文化旅游”的“国际融合”。积极实施“锦绣潇湘”走进“一带一路”国家、走进国际直航国家等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活动,为湘企“走出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
优化“走出去”路径
展现“湖南性格”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也非“一带一路”重点区域,湘企“走出去”需要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性格”作为有力支撑,优化“走出去”路径。
一是平台走出去,重点利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这个合作平台。中非经贸博览会连接海内外,必将给湘企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和优势资源;二是资本走出去,抱团出海、强强联合、做大做强。阿治曼中国城、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农业产业园、墨西哥湖南产业园等,都是湘企优势富余产能与产业链上下游联手“走出去”的典范;三是品牌走出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价值,如隆平高科、三一重工、爱尔眼科、中国建筑等;四是人才走出去,发挥湖南智力资源优势,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比如中惠旅集团与乌干达旅游部达成合作意向,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推进“乌干达旅游人才培训”计划。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