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解套”

2018-11-01 18:24: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顾一冰]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一则好消息:世界银行日前发布年度《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过去一年里在减少官僚程序和繁重监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指标在190个国家中排名第46位,较去年的第78位上升32位,从而更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标准(11月1日《央视新闻》)。这是几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的综合成效,值得点赞。

世界银行每年都会出一份《营商环境报告》,通过对标本企业相关数据的科学采集,注重对政府及其部门商业法规和产权保护的量化评价,从而衡量监管法规是否有助于推动或是限制商业活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了多少”、“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等身边感受。

《营商环境报告》每年要发布一次,为了保持我们现有的位次并不断提升。在庆贺进位的同时,还是有必要给公务员及行政执法人员们清醒头脑。在传统的行政执法中“管理就是审批”、“保稳定就该从严从紧”的观念有着相当的市场。许可、审批曾经是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法宝”,以为只要从严审批就可以堵住产生违法、违章的通道,关起大门就可以万事大吉。于是不少地区在国家法律或规章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的限制条件,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中又增添了更多的审批程序,使得社会和经济的活力如“温水煮青蛙”般逐步丧失。这种状态下的许可、审批异化成了“别里科夫”现象,那位活在俄罗斯小说《套中人》中的主角,以及他的那句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这些“套子”不仅套住了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甚至由于审批多门、权力重叠,也将审批者自己给套得哭笑不得,比如在出国旅游审批中“该怎么证明咱妈是咱妈?”这样的“奇葩证明”曾经引发了网络热议。

在贯彻与推进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的过程中,很多政府及其部门已经清醒地看到解开自己所设“套子”的必要性。政府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主动“解套”的举动,体现了由“管制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但我们同时要谨防个别部门和官员在思想深处仍然残留着“别里科夫”的“套子”,甚至有少数人因为权与钱之间的默契关系还对权力有着无限的眷恋。因此,体制转变需要政府部门加速职能转型、官员思维变革以及廉政制衡约束的同步推进。

“法无授权即禁止”是对行政权的制约;“法无禁止即自由”是对公民权的保障,这些都是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必须在政府和官员的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只有行政权力真正从“权力本位”向“义务本位”转变,那些在法律之外增添的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套子”才能一一解开。希望各级政府“对标世界银行”,推动更多市、县简化审批、优化市场环境,以营商环境的评价来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我们深信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解开“套子”,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