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何以沦为摆设?

2018-09-19 11:24: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翟广阔]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自动体外除颤仪,英文简称AED,是一种通过电击让心脏骤停的人恢复窦性心律的仪器,被称为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海口全市20台“救命神器”配备一年多,无一使用,成为摆设。(9月18日《工人日报》)

号称“救命神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为抢救心脏骤停的特殊市民而设置的医疗仪器,因急救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时间仅有短短4分钟,迫于交通等状况,急救车4分钟内很难到达现场,而除颤仪则可以弥补这个空缺。然而,除颤仪在投放后的使用率并不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抢手”。“救命神器”何以沦为摆设?

有限的投放数量和投放区域限制了除颤仪的使用。除颤仪价格昂贵,让一般单位和普通家庭采购并不现实,而猝死的多发地点一般位于家中、单位以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故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成为除颤仪投放的主要地点。然而,据了解,海口一座城市也仅配备了20台除颤仪,大部分集中在机场,其他公共场所覆盖率并不高。

相关部门在投放仪器时未尽到宣传和定期演练义务。在投放仪器时,相关部门不能抱着“完事大吉”的心态“一放了之”,而是要加强宣传,在投放地点作出鲜明的引导标识,让市民在需要时能快速找到。同时,还要重视对除颤仪的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演练,如组织志愿者在投放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也可通过循环播放宣传片的方式传递操作方法,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众所周知,除颤仪是为市民服务的,如果市民并不知情或只知其存在,但未能让有需求的市民利用上,那它将成为摆设。投放的资源能得到合理利用才是最终目的,如果不能则是一种变相浪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