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18-08-13 07:40: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蒋昌忠] [责编:夏博]
字体:【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蒋昌忠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深刻地感受到,总书记的“三个着力”“精准扶贫”“创新驱动发展”等指示与教育紧密相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教育既是这一题中的应有之义,又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迫切需要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需要教育的担当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并把建设“科教强省”作为“五个强省”之一,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务必再学习、再领会、再对标、再提高,将其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夯实好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跳出教育看教育。我省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教育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变就教育论教育的惯性思维,自觉将教育置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下,来思考教育的定位、现状、思路和举措。一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要充分结合总书记关于“一带一部”“三个着力”“精准扶贫”等指示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思考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呼应,与总书记对湖南的工作指示精神相呼应,特别是与“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创新驱动发展等要求相呼应;三是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与处理、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能只从教育的眼光出发,以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而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比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要坚持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供给。湖南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源泉在教育。这些年来,我省人才供给的总体水平有效提升,但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还不能有效满足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高校要认真落实省政府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构建现代育人模式,从根本上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土壤;另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纠正错误办学行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追求,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供给。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教育民生短板。当前,我省教育事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七位,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削弱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学前教育“入园贵”问题,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择校热”“大班额”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问题,等等。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原则,加强和优化教育公共服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城镇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特别要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在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降低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负担上下功夫,有效解决因贫失学辍学、因学致贫等问题,杜绝贫困代际传递。

四要坚持担当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湖南的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首要的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当前,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弱,社会竞争能力差,文化技能素质不高。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要在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主动担当作为,负起责任。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紧扣发展趋势,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创业能力,开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架起农业科技通往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提升农业贡献力;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功能,把学校建设成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窗口,同时加强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培育优秀文化,激发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