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亡话题,您是否忌讳和回避?5月29日下午,合肥艺术中学的40多名高中师生,来到合肥市殡仪馆,全程体验了一场模拟的人生告别会。这次名为“感知生命,绽放人生”的主题生命教育活动,在合肥市还是首次开展。(6月5日《澎湃新闻》)
带领学生到殡仪馆上课,这种教学行为的确令人意外,但是在搞清楚这种举措的目的之后,就不能不为学校的教育智慧点赞,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探索,也让生命教育变得生动和直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命教育一直是一个巨大的缺失,即便一些地方开展生命教育,也只是限于对生命的由来进行科学的讲解,对生命最终的去向,却闭口不谈。对死亡的正确教育一直缺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学生不知道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虚度光阴,游戏人生,甚至一些学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尊重他人的生命,在遭遇到一些打击和挫折后,往往选择自杀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在面对矛盾和纠纷时,也往往采取暴力剥夺或者伤害别人的生命,这些行为都暴露出生命教育的极大缺失。
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对是死亡充满着忌讳,在学校和家庭里,死亡一直都是不敢触摸的讨论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不愿意提及死亡,更不愿意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再加上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却忽略了生命教育和价值引导,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没有对死亡展开讨论,导致很多学生对死亡一知半解,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好奇,很容易做出死亡尝试。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也是自然规律,没什么可避讳的,适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由来,生命的归宿,了解死亡,没什么坏处,不仅可以增强他们把握生命,珍惜时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还能够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和尊重别人的生命。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合肥艺术中学才组织学生深入殡仪馆开展生命教育,现场感受生命的珍贵,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教育行为有着多重积极意义。
首先,这些学生都是高中生,这个年龄段,对生命有着一定的感触和理解,正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让他们走进殡仪馆,可以让他们对死亡有着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华,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但是一些学生却认为青春无限,在生活中,不思进取,虚度光阴,浪费时间,去殡仪馆参观,无疑可以让他们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一分钟都需要珍惜,都不能浪费,在这样的黄金时期,更应该珍惜青春,发奋努力,为人生打好基础。
还有,殡仪馆是一个严肃的场所,在这种环境下上课,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规则教育和文明强化,使学生可以意识到文明和礼仪的重要性。再者,通过参加虚拟追思会,不仅可以增强对器官捐献者的崇敬,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善举,更加注重社会慈善和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甚至一些学生在心里决定自己未来也参与器官捐献也说不定。因此,可以说,去殡仪馆上课,有着很大积极效果,对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也应该看到在现实教学中,这种行为还是比较少见的,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思路,转变观念,打破禁忌,消除封建迷信心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这种教学行为成为常态,让更多的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参与爱心善举。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