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不少代表回答记者提问的同时还带来了不少物件:云南昭通市长郭大进代表带来了昭通“红苹果”;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孟海代表,从衣襟中掏出了一块扇形的金属镁;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中心学校教师刘蕾代表展示了赫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鱼皮包;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杨昌芹代表手里捧着一个竹编水杯。
这些物件,都与当地的脱贫攻坚有关。借着全国两会这个世界瞩目的平台,给当地特产打打广告、搞搞营销,代表们可谓煞费苦心。时至今日,农村产业扶贫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若想跨过一道道坎,各地确实应该在“特产”“特色”上下大功夫。
都是新闻,讲究独家、专访;都是手机,讲究拍照、智能;外表都是一样的农产品,也讲究不同口味、工艺等。如今农村都通了互联网,但“互联网+”归根结底只是个手段,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搞清楚什么叫做“特色”。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有的你更好,这应该是特色的一种。如何找到特色?还应该弄清楚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优势资源有哪些,包括土特产、民族工艺、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一是制约因素有哪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整体经济环境以及互联网普及情况等。比较之后,才会发现哪些资源更适合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哪些东西还需要假以时日慢慢培育。
特色有了,品牌建设也要跟上。贫困地区产品“有特色无品牌”“地方特产多,地标品牌少”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才更需要品牌培育上点石成金的发现和坚持。近日,来自靖州的朱登云代表、来自安化县的肖又香代表,通过两会报道各自宣传了当地的高山优质黑山羊和红皮小籽花生。从报道来看,这两样农产品都颇具特色,如果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市场潜力巨大。
几天前,刘强东委员在两会记者会上讲述扶贫故事,京东的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扶贫项目因此声名大噪。这些探索都启示我们,扶贫品牌重在大力宣扬产品的独特性,以与众不同的品质赢得市场,从而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