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刚过去不久,全国各地中小学就密集迎来开学季,多地中小学生陆续重返校园。新学期,多地在开学季推出“政策礼包”。(2月26日中新网客户端)
教育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新学期伊始,各地陆续推出了不少“政策礼包”,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但笔者以为,这些“政策礼包”要真正落地生根,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关键还在于落实。教育主管部门还需从三方面发力:
其一,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落实。这些“政策红包”涉及到校时间、课后作业、校园欺凌、校园安全、饮食安全等诸多领域,它不仅与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长的生活和工作安排,“礼包”虽小,但影响面广,教育主管部门从上到下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政策礼包”从纸上落到地上,成为中小学生和家长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礼包”。
其二,出台配套措施保证落实。教育部门推出任何一项改革措施,不仅要考虑是否对学生学习有利,还要考虑家长是否方便接送,比如推迟上学时间,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相应延迟放学时间,免费为学生提供课后看护服务,一连串配套措施既从根本上解决了上班族家长接孩子与工作的矛盾,还为家长省下了让孩子上晚托班的费用,这种有温度的“政策礼包”自然会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其三,制定奖惩办法督促落实。为了将这些“政策红包”落到实处,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对执行“政策红包”比较到位的单位和领导给予表扬,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领导进行严肃问责,使抓落实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和家长普遍受益的过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并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学校和校长工作业绩的标准,确保“政策红包”让学生欢迎、家长支持和社会满意。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