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看你的微信”背后的安全焦虑

2018-01-04 10:56: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江德斌]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微信官方发文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微信还称,其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1月3日《新京报》)

尽管微信官方发文辩解,没有“看你的微信”,但是网友并不相信其解释,反而举出各种新闻例子,诸如“微信群内辱警 群主被拘5日”、“多家PVC企业通过微信群交流信息集体涨价被控垄断”、“官员违规收微信红包被处罚”等,以证明微信官方确实在天天看我们的微信。

此前马化腾曾经承认过,微信有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通过用户上传的照片,预测到未来几十年后的长相。微信还发布过用户聊天时使用表情包的分析数据,也是基于大数据技术。既然图像数据分析都能达到这个地步,对于聊天内的文字记录,进行搜集、分析更不在话下了。而且,很多用户都遇到过,如果在聊天时出现金钱、账号之类的敏感信息,微信就会有提示,小心防止诈骗等。再加上云技术能够将用户聊天记录保存在云端,实际上也是微信的云服务器存储功能,这亦与微信官方的回复相悖。

显然,微信有这个技术能力对用户聊天内容进行监控分析,只是到底有无“天天看用户聊天”,以及涉足有多深,则就不得而知了。其实,不仅微信官方,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这方面的技术,比如这几天大家都在晒的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等,就是最为典型的大数据搜集、分析例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数据、云技术、LBS等互联网技术已然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用户在互联网公司面前,实际上没有啥隐私可言,你的上网记录、购物习惯、行动轨迹等,都在互联网公司掌握之中。如果将这个事实揭开之后,难免会令用户感到恐惧,感觉自己处于“老大哥”的监控之下,犹如在大街上“裸奔”一般,由此产生一种深入骨里的安全焦虑。

这其实就是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互联网公司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为广大用户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产品和服务,且这些东西已全面普及,令每个人都无法轻易摆脱,但也因此掌握到所有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和海量的数据,又令人感到不安,担忧会遭受互联网公司的控制和威胁。而对于李书福这样的商人而言,就会担忧商业秘密遭到泄露,而不敢使用微信,也不敢开车上街。

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模式而言,企业掌握愈多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就能提供体验感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如果倒退回没有微信、支付宝、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的时代,恐怕消费者更加无法接受了。既然不能倒退,那就应该通过相关法律,规范企业搜集、分析、使用用户信息和数据的行为与界限,明确企业可以拿用户的信息、数据做些什么,如何保管,以及违规后该如何处罚等。

如此,即可将商业行为法治化约束,把科技的负面效应限制住,企业不得随意突破界限,否则就将遭受巨大的法律代价。这样,就能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防范敏感数据被非法泄露和利用,让用户打消安全焦虑,放心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与服务。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