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判断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动力的精准定位,需要正确把握。
一要科学理解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们的温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不是问题,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是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要正确看待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我们的人口基数大,人均GDP仍处世界中游。因此,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并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说“不平衡”,我们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又比如说“不充分”,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中断,这就必然会形成一对矛盾。
三要努力解决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兑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地区间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