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暗箭”守住“指尖安全”

2017-09-25 17:44: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海霞] [责编:印奕帆]
字体:【

9月16日-24日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网络安全宣传周,展现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事业取得的成就,汇集业内专家共同为网络安全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倡导全民广泛参与网络安全建设。(9月20日人民网)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网络中的危险就在于伪装性和隐蔽性,而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正是提醒人们居安思危,以高度的警惕意识防范“网络暗箭”,切实守住“指尖上的安全”。

网络时代,是“指尖”点击最频繁的时代,而“虚拟”的背后,并非都是一片“净土”。事物都有两面,网络给生活带来便利和自由的同时,木马病毒、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网络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特别是数据维护者的“监守自盗”,如此绵延悠长、错综复杂的黑色产业链,让附着其上的犯罪空间仿佛血盆大口,吞噬着被欺骗进来的每一个人。因此,我们要让网络健康地发展,就必须缔造网络时代的“防火墙”,既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又要做到“防范之心不可无”。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个人与社会、私域与公域、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网络安全是国之所需、民之所盼、法之所向。人们愈发认识到,“透明的时代”早已到来,“隐秘的威胁”无处不在。当便利与安全、自由与秩序不断激荡,我们必须依托网络安全宣传周这个平台,持之以恒抓好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为互联网发展系好“安全带”。

无安全,难发展。这是规律与规则,尤其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不仅是“阿里巴巴的宝库”,也可能沦为“潘多拉魔盒”。大到维护国家安全,小至保护个人信息,网络治理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互联网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披上虚拟的外衣,不代表可以在互联网上“肆意妄为”。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展网络安全执法监管工作,提高数字证书、网盾等安全工具的使用覆盖率,有效识别各种风险,以“科技反欺诈”保证网络安全。

不设防就等于“自投罗网”,网络时代的我们必须自我防范,防止掉入“圈套”和“陷阱”。如今,扫个二维码,银行卡里的钱就被人取走,这样的情景已不再“新鲜”。因此,我们在网络点击时,要格外小心,在没弄清来源、真相、安全性等的情况下,别逢二维码就扫、见应用软件下载、遇测试游戏就盲目掺和;手机、身份证和银行卡,尽量不要放在一起;支付密码与银行卡密码不要相同。当然,网络“防骗术”还有很多,我们要经常关注公安部门的提示,保管好个人信息,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莫让安全“葬送”在指尖上,莫让危险“藏匿”于点击中。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就会让每一次“点击”都变得安全。

相关专题: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第四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