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教育,无奈选择还是多元需求?

2017-09-07 17:16: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舒悦]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最近,教育部相关人士称,某些“让孩子退学上私塾”的行为可能违法,随着这一表态的做出,一个堪称中国教育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一次引发了热烈讨论:以教授所谓“国学”为主要授课内容的“私塾”是否有其作用?

近年来,部分家长不送孩子上学的新闻时有爆出,尤其是国学热,更催生了私塾热的悄然流行。一说到私塾,人们会自然想到鲁迅的三味书屋,这是一个很古老,但最近又开始很流行的事物。前一阵,讨论热烈的“搬砖男孩”,其父亲不顾校长和亲友的极力劝阻和反对,让11岁的孩子退学,接受“新教育”;还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颇为“童话”: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看似离经叛道,但他们却成功了。于是,不少家长跃跃欲试想效仿他,从此带领孩子走上私塾教育之路,可是,他们显然忘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郑渊洁啊!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2月,密切关注并有意在家上学的人数是五万人,面对这个不断扩军的数据,教育部“这种行为和义务教育法是相抵触的”的提醒让那些家长不得不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并不完全由家长做主,还有法律的约束。因为,无正当理由不送孩子读书的,就是违法。那何为正当理由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有个共同点,即从学校教育经历来看,近七成的孩子其实是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的,只不过他们往往有过不愉快的学校教育经历,比如因为不适应学校氛围和学习节奏等等,孩子们对于学校教育的抵触和恐惧,似乎成为家长们顺理成章进行“新教育”的理由了。

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没有哪个家长会随随便便在教育问题上拿孩子做实验,甚至去挑战义务教育法,只是他们的内心是迷茫而犹疑的,既不敢对旧教育决绝反抗,又不知如何才能通往理想教育的希望彼岸。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和加大投入,现如今,因缺乏经济条件、家庭贫困等原因,造成的上不起学、被迫辍学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让孩子“退学上私塾”的,主要是一些城市里的家长对应试教育的不满,或是觉得学校教育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做出的另类选择。实质上,这是一种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一种逃离。但国家尚未出台相关规范,使得这一模式的存在缺乏坚实的后盾和基础。另外,我们不否认所谓的新教育、另类教育会有其合理的内容,但它们大多是偏颇的,且无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点心终究是点心,只能起到补充或者丰富的作用,并不能登上主食的台面。虽然学校教育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憾,但从整个社会和时代来看,目前只有九年义务制教育能保障未成年人持续接受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因此,广大家长,包括正在或曾经尝试过“私塾教育”的,尽快和孩子回到他们本该享受的教育阳光和雨露之下吧,不要为了一己任性或冲动舍本逐末,触犯法律,毁了孩子的未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