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近日,湖南新闻联播派出多路记者奔赴湖南各地,聚焦“精准扶贫战场”,纪录那些为了人民的小康,忘我付出的“扶贫战士”的忧乐情怀、绝对忠诚,推出献礼十九大特别报道《为了人民》。节目甫一播出,即刻博得广大观众的好评。
纪实的笔调、朴实的画面、平实的视角……《为了人民》被“必出精品”的湖南电视人精心烹制而出,给观众们带来了一道弘扬主旋律的清风,也给舆论场汇聚出一股正能量的暖流。一个个扎根于扶贫战场第一线的湖南改革者形象,得以鲜活而立体。他们顺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让“为了人民”作为自己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砥砺前行的信念,走出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坚实足音。
为了人民,首要之务是积极回应人民的呼声和期待。“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脱离贫困,走进幸福,是改革者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最为集中的领域。人民的脱贫呼声,需要呼应,而这呼应不会是某个红头文件的层层下达,也不能是数字脱贫的花样文章,而是要用积极的实干、苦干。在《为了人民》中,有一条攀爬之路让人揪心——扶贫队长胡丕宇为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任务,经常要从峡谷上到腊尔山台地,途中需要走一条八公里长的天梯路。悬崖峭壁,险象环生,胡丕宇那次行程的目的是一家贫困户的搬迁问题。搬进新家,是这户贫困户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一步。“同福、同福,就是大家有福同享。” 为了人民的呼声和期待,胡丕宇用责任来爬山越岭,用担当来跋山涉水,这种改革者“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正是湖南扶贫工作者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生动写实。
为了人民,重要内容就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在《为了人民》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还有什么比改变同胞们的命运更值得你去奋斗呢?”说这话的,是留学澳大利亚的长沙望城伢子陶品儒。这位90后的天之骄子,原本可以进入澳洲当地一家有名的传媒公司,享受优渥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但为家乡百姓“谋福祉、办实事”的志向,让这名青年愿意与人民同甘共苦,成为泥泞里的跋涉者。这种“云泥之别”带来的效应立竿见影,是先进的思维改变了当地百姓“发展就是种田,发展就是喂猪”的老旧思路。正是为了人民,正是同甘共苦,才让陶品儒这样新时期的脱贫工作者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更能去仰望那片未来浩瀚的星空,更能去沉下心来思考这片土地的未来。
为了人民,关键要求是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扶贫不是要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这是在《为了人民》,“扶贫老将”李世栋大道至简的方法论。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他办法和点子更可谓是“文思泉涌”——在基础建设上,他请市水利局现场勘测、修坝,一举把当地水库修缮一新,给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产业扶贫上,李世栋“绣花功夫”精准到位:组建各种合作社,一户带动三户以上联合发展,再请市科技局、市科协提供“智库”支持……村民扶贫项目一下子可选择性多起来,可操作性也强起来。李世栋不玩唱功,只做干功,凭着真真正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从而在当地扶贫工作中划出同心圆,凝聚出公信力。湖南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这是件“兴于实,败于虚”的大事,而“为了人民”,这是改革的顶层设计,更是基层工作者的实践执行,当有“功夫”在身,更当有责任于心。
不仅是胡丕宇、陶品儒、李世栋,在《为了人民》里,还有王婷、陈勇以及千千万万湖南脱贫工作者的精神定格和闪亮光影。他们为了人民,不忘初心;为了人民,砥砺前行。在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道路上,这是无数个“为了人民”的改革者在勠力同心,他们敲响的改革鼓点,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