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恐慌”尴尬了“斑马线乱象”

2017-06-13 19:23:5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易国祥] [责编:印奕帆]
字体:【

6月11日央视《晚间新闻》报道陕西西安市斑马线上车不让人酿成交通事故,让河南驻马店二次车碾女子事件进一步刺激社会痛感的同时,斑马线上的交规意识、公共精神和生命至上,势必要来一次全民性的深刻反思,而不仅仅是再一次就事论事。

通过近年来的道路交通建设与秩序整治,行人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闯红灯已经大为减少,行人走十字路口的规矩意识和斑马线上的安全期待也随之提升。但这种进步没有得到司机的相应配合。仅2013年至2014年,全国斑马线交通事故达4907起,死亡1145人。“斑马线乱象”的集中暴发,催逼公安部将在六月底之前对城市严重交通违法进行集中整治。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近日报道,因为把行李箱留在了地铁站台上,引起了大规模公众恐慌,39岁的中国建筑工人王建坡因“公共滋扰罪”,被判1000新加坡元的罚款。新警方认定这种完全不考虑他人的轻率行为,酿成了新加坡最严重的妨碍公众事件。这起“乌龙恐慌”对我国眼下“斑马线乱象”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两桩事都法理清晰,新方不惧小题大做的指责从严执法,而我国还处在法不责众容忍阶段。在很多城市,行车在斑马线上不减速、不让人,更有行车明知亮起红灯却以飙车速度过路口的恶劣行为,行人在斑马线上拥有最高路权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事发初始和萌芽阶段,新方的“路人”公共意识及时到位,而我国公众仍然处于“管还是不管”的困境。站台一端的行李箱没有任何危险迹象,10多分钟就被人及时报告给站台工作人员,比起行人被撞倒后集体无意识,差距不是反应能力,是公共精神。

第三,新方处置安全隐患,固然有反恐的铢锱必较,更有生命至上的全力担当。不先行检查行李箱再决定是否疏散和关闭车站,说明新方对生命的保护,做到了不惜代价,它们的安全感就是这样得来的。而中国行人在斑马线上的恐慌,正是无数生死被漠视的后遗症。

以斑马线上车让人为重点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要结合驻马店二次车碾女子事件,对肇事逃逸者的绳之以法,对开车滥打远光灯的监控惩处,对遇险面前见义勇为的有力倡道,对交通法规和理念的普及宣传,有必要来一场公开高调的“行为艺术”展示,以儆效尤,才能迅速有效改善斑马线上的交通生态。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