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端午节临近,长沙市场上的粽叶卖到每公斤15元左右,比粽子主要原料糯米的单价高出40%。粽叶贵过糯米现象,看起来似乎有点反常,但这背后有道理更有商机。
粽叶作为包粽子的材料,可视为经济学上的“刚性需求”。这种刚性需求,不但有特殊要求——粽叶必须新鲜,而且供给还稀少——多数人都不知道哪个地方大量产粽叶。而反观糯米,当然就不那么“物以稀为贵”了。
在谈商机之前,笔者先讲个小故事。当年美国西部出现淘金热潮,一些人都蜂拥而去找黄金,希望藉此发家致富。少数幸运儿确实实现了梦想,但多数人耗费大量精力依旧两手空空。亚默尔就属于“多数人”之一。但是他发现,所有的淘金者,都被太阳炙烤得口干舌燥,都迫切需要水喝。于是,亚默尔转行向淘金者卖起了水,迅速积攒起一大笔财富,成为真正成功的“淘金者”。
当前,不少厂商都像那些淘金者一样,为粽子的销售激战“红海”。如果转而为粽子的生产供给某种必需品,也许能独辟蹊径,闯出一片“蓝海”。
地处大湘西的桑植县,就学到了亚默尔的“招数”,不卖粽子,只卖粽叶,获利颇丰。据悉,桑植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经过近20年发展,目前已拥有“粽叶林”2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粽叶生产基地。桑植粽叶远销全国20个省(市)及日本、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实现产值1.1亿元。
在供给端再精确细分供给,结合自身优势,专攻其一,做精做强,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应该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之一。
责编:曾晓晨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