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取消298项“证明”证明了什么

2017-04-27 11:28: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静]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根据最新规定,自5月1日起,成都市将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成都市有关部门还将公布举报热线电话、微博和微信,如果还有要求开具“不该开”证明的,群众可随时举报投诉,公开曝光。(4月25日《央视新闻》)

一次性取消了298项证明,这样的精简力度可谓空前绝后,不仅是为民服务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凸显出提升办事效率方面的魄力,只是一次性取消这么多证明,到底证明了什么?

长期以来,以“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我是我爸妈的儿子”等为代表的奇葩证明,不时地刺痛着舆论的眼睛,也是横亘在群众面前的一道道障碍,增加着群众的办事成本,为了一纸证明,很多群众不得不辗转奔波多次,疲惫不堪,这种行为已经成为群众深恶痛绝的行政顽疾。这些证明的背后是一些部门权力意识作祟,要求开具奇葩证明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出现意外,一旦出现问题,在追责时,相关单位就会拿出这些奇葩证明为自己开脱,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一些单位在为民办事时,总是习惯性地设置障碍,要求开具各种各样的奇葩证明,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增加着群众的办事负担,也是为民服务意识缺位的体现, 更是缺乏担当的体现。

没错,在为民服务中,的确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奇葩证明出现的理由。每个单位都有为民办事的法制规定,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就不会出现错误,更无需担心问责,因此,要求开具奇葩证明纯属多此一举,况且,这些奇葩证明大都是基层政府开具的,很多时候,基层政府并不掌握相关的信息和事实,根本无从开具,比如新闻中银行要求市民开具非故意损坏人民币的证明,社区根本没有掌握相关的信息,如何开具?因此,很多时候,一些部门的避责心理导致的不仅是对群众的折腾,还有对基层的刁难,是权力的霸道和蛮横。

如今,成都市一次性取消298项证明,无疑是大快人心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追问。这些取消的证明都有哪些?为什么会长期存在?一次性取消这么多的证明,足以说明,这些证明是可有可无的,既然如此,为何没有及早进行取消?从现实意义看,这些奇葩证明早一天取消,群众就早一天得到便利和实惠,可是为何要等到今日去集中取消?而且取消298项证明,也足以证明,长期以来,群众办事程序的繁琐和混乱,也证明群众承受的负担之重。这些后果应该由谁来负责?

因此,对于这种大规模的取消行为,不应该感到荣耀,反而应该感到愧疚,继而进行深刻反思,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上做加法,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