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战略路径,推进长株潭 走在“中国制造2025”前列

2017-04-27 08:52:1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曾晓晨]
字体:【

制图/周双

导 读

制造业是大国崛起的“重器”、民族工业的“脊梁”、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主战场。

“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制造大省”湖南当如何以创建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为牵引,着力构筑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应有贡献?本报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制造业是湖南经济的主体,是立省之本、兴省之器、强省之基。2016年底,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如何以此为契机集聚长株潭地区制造业发展新一轮先发优势、加快实现湖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把握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经过多年发展,长株潭地区制造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其中,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中小型航空动力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亮丽名片。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为龙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但“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湖南制造业发展的难题。由于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有限,产品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提高。许多制造业品牌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在世界知名制造业品牌中,“湖南智造”的品牌屈指可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经费不足,导致更多地依赖进口,国际竞争力不足。与沿海城市相比,湖南制造业行业整体开放度不高,2015年出口交货值668.84亿元,在中部六省中位列第四。长株潭三市制造业结构有同质化趋势,分工也不够协调。

当前,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促进长株潭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和湘潭“智造谷”协同错位特色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找准抓手,实现“三谷”协同错位特色发展

建议沿以下几大战略路径挺进——

加快推进长株潭制造业生产力布局优化,构建发展新格局。依据现有产业基础,推进“长沙·麓谷创新谷”建设,应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株洲·中国动力谷”建设,应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推进“湘潭·智造谷”建设,应整合高新区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发展应用于工程机械、风电装备、城轨车辆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环保节能机电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要通过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绿色建筑、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生物健康等一批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构筑长株潭城市群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要着眼新兴市场需求引领,促进产业链形成“微笑曲线”,扩大创新溢出效应。

大力推动长株潭新制造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制造业技术创新计划,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建设(长沙)国家大学科技城、科技要素交易平台、尖山湖国际创新中心、中国计量院长沙分院等高规格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扶持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沙增材制造(3D打印)应用工业技术研究院、长沙环保(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天仪空间研究院等创新研究院发展。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着力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示范工程、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四大工程,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对外合作交流平台、规划展示平台”五大平台,力争到2019年实现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等目标。

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幅提升长株潭制造业质量。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长株潭制造业品牌发展基础。开展工业品牌建设试点示范,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围绕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数十个质量性能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美誉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标志性品牌产品。以消费者需求为目标,以用户多样体验为导向,打造一批富有文化价值、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打造“工匠湘军”,加快推进长株潭制造业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计划。推动制造业与教育融合,探索“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依托三市高端领军人才聚集计划,重点建设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争取新引进高端制造业创新团队100个以上,其中长沙建立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规划建设科学家、院士等高端人才集中创新创业载体和基地,创新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模式等,力争引进高端创新团队40个;株洲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等领域,力争引进高端创新团队35个;湘潭力争引进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等领域高端创新团队25个。

进一步优化长株潭制造业对外开放与产品进出口环境。深化长株潭制造业对外开放与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在巩固香港、欧盟、日美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东非、东亚、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抓住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价格降低机遇,扩大先进技术、高端装备及配套产品进口,提升产业素质。创新发展模式,壮大服务贸易,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带动产品服务走出去,在境外发展制造服务业。支持长株潭制造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鼓励商贸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加大对“走出去”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尽快实现从简单的设备出口商和工程承包商向一体化总承包以及BOT、PPP等模式发展。打造海外投资统保平台,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合理化解风险,在出口信贷、海外投资、工程承包等方面给予保费扶持,提升“走出去”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执笔:邓子纲)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