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字时,起笔时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用笔时中锋用笔,不偏不移;收笔时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如此,方能写出一个端正大气的“人”字。写字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一代又一代普通而又平凡的自然人,通过自己毕生的努力推动和传承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应当如何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做一名奋发有为的有志青年,不愧于青春,不愧于国家,不愧于时代,这是当下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积累与沉淀,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是踏向人生成功的第一步。积累,是汲取营养,储备能量;沉淀,是韬光养晦,蓄势待发。成长之初应甘于寂寞,学会积累与沉淀,不虚度漂浮,不过于表现自我,如此,方能夯基固本;唯此,方能行稳致远。先有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惊天逆转;先有秦王嬴政的秉烛夜读,才有“四海归一、天下一统”的宏图伟业。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善于在积累与沉淀中成长,把握成功的机会,决不能沽名学霸王,错失“鸿门宴”的绝佳机会,以致只能仰天长叹“天亡我也,无颜见江东父老”,留下无限的遗憾。木心曾言:“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不虚度年华,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披荆斩棘,才是青年最好的模样。
坚持正道与大道,坚守理想与信念,不偏私、不取巧,才能画好人生的延长线。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各种困难与问题,唯有守住初心,坚持到底,适时拓宽成功之路,才不至于使理想于半途夭折。无数个实践经验证明,真正能助我们抵达成功彼岸的,决不是一时兴起的狂热,而是谦虚务实的坚持。抄近路、走捷径,或许能够收获一时的成功,但决不能行稳致远。刑益凡身患渐冻症,立志要成为中国的霍金,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他没有就此放弃,没有停留在同情与怜悯中,而是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北航”;谭婷,作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统一考试的聋哑人,她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艰辛,成绩的背后,是时时刻刻的努力与坚守,是“铁杆也能磨成针”的勇不放弃。“世界以痛为吻,我却报之以歌”,疾病可以束缚身体,但梦想决不能被束缚。这是刑益凡和谭婷的选择,也是千千万万青年一代的选择。人的一生,就应当时刻坚守初心与信念,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最终抵达理想的彼岸,为时代和青春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厚积而薄发,不自暴自弃,不居功自傲,尽已之力奉献社会,为党和国家分忧,人生才能划好最圆满的句号。不停留于黎明前的黑暗,不失败于跑道上最后五十米的冲刺。越是临近彼岸,越是迫切抵达,越是应该不骄不躁。决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过去的已经过去,无论它是辉煌或是落败,你已站立于此处,那么就应坚定无畏地走下去,不放松于最后一刻,因为那里还不是终点。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毕生之力,既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恒心,无论是功勋卓著者,或是业绩平平之人,都不能自废武功,自甘落后,抱“船到码头车到站”之心而碌碌无为。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关键时刻,广大青年既是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建没者。我们要如革命前辈李大钊所言:“吾愿吾亲爱之青年,专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写好人生一撇一捺,不负于青春韶华,不负于时代华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长沙市长郡中学1929班,张弛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