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辅导员融媒体素养,增强高校思政引领力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欧漾]

欧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融媒体时代来临,当代大学生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也提供了全新平台和工具,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高效。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骨干力量,其工作职责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多个方面,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广的教师群体。大幅提升辅导员运用融媒体的政治素养、技术素养、话语素养、专业素养,对于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政引领力有着重要意义。

提升政治素养,增强网络思政引领能力。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天然“互联网化”,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鉴于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消息层出不穷、真假难辨,有时甚至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高校辅导员须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确保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深刻认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校辅导员只有掌握网上主动权,才能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得越牢,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与思政引领能力就越强。

提升技术素养,增强熟练运用网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辅导员须掌握融媒体传播规律,善用融媒体技术及平台加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熟练运用数字资源。学会筛选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分门别类整理蕴含思政元素的各类平台,把网络平台作为“大思政课”的主战场,通过云思政、短视频、在线直播、弹幕互动等方式,实现与大学生们同频共振,高效助力他们成长成才。精准用好数字技术。辅导员应学会熟练运用AR技术、VR技术、云服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并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线上虚拟工作机制,完善网络育人矩阵,实现多方位浸润式育人。

提升话语素养,增强网络沟通交流能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当代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在社交媒体上沟通交流是他们最普遍的互动方式。学生活跃在哪里,思政阵地就在哪里。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网络沟通与互动技巧、获取网络话语权。在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应善于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样式,创新表达方式,用吸引大学生、打动大学生的鲜活故事,将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讲好讲深,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思考学生感兴趣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视角出发,融入到大学生活跃的互联网社群中,赢得学生的信任,用“彻底的理论”讲“有效的真道理”,守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提升专业素养,增强网络思政内容建设能力。面对千变万化的媒介形态、无孔不入的信息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内容为王”。与线下班会、团日活动等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相比,网络思政应更侧重围绕理论学习、时政热点、社会关注、实践锻炼等内容展开讨论分享,通过云分享、云交流、微视频、微评论等方式,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在媒体融合发展浪潮中,单一的专业知识、辅导技能已难以满足高质量网络思政工作需求,高校辅导员应加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知识与实践技能,在不断学习和自我革新中实现高质量育人。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22B0936)阶段性成果】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