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盼锋
近年来,AI 产业宛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在医疗、交通、金融等诸多关键领域持续释放出令人惊叹的变革潜能,重塑着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就在这一片蓬勃发展的繁华景象背后,却如影随形地滋生出一连串棘手难题,鲜明且迫切地警示着我们:对于 AI 产业的监管,已然刻不容缓,而且必须遵循先破后立的科学路径。
以 AI 金融信贷领域出现的状况为例,曾有新闻将部分平台置于聚光灯下,曝光其利用 AI 算法进行信贷审批时犯下的严重错误 —— 存在极为显著的数据偏见。这些平台目光狭隘,过度聚焦于用户极为有限的消费记录、社交圈子等碎片化信息,仅凭此便草率地将一些偶尔出现消费超支情况,又或是社交活跃度稍显低迷的用户,一刀切地误判为高风险人群,无情地拒绝放贷。深入探究这一事件的内在根源,不难发现,背后实则是算法设计环节的短视与功利心态在作祟。相关企业一心追求快速实现风险评估、降低坏账率,于是盲目依赖这些有限的数据维度,全然不顾数据背后隐藏的复杂人性以及瞬息万变的现实状况,仿佛将活生生的用户简化成了一串串冰冷的数字符号。
这一乱象所引发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个体角度出发,众多怀揣创业梦想、急需资金周转以解燃眉之急的普通人,只因遭遇不合理的 AI 评判,便被金融服务冷酷地拒之门外,生活瞬间陷入困境,梦想的火苗也随之摇曳欲熄。着眼于行业层面,它犹如一颗毒瘤,无情地破坏了金融市场原本公平竞争的健康生态,使得资金流向严重扭曲畸形,那些真正具备潜力却因不符合 AI 所谓 “刻板印象” 的优质项目,难以获得应有的资金滋养。再从更宏观的社会视角审视,公众对 AI 金融的信任度直线下滑,甚至由此对整个 AI 产业的可靠性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无疑为后续 AI 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埋下了一颗颗不定时炸弹。
直面如此艰难困境,监管工作的关键意义不言而喻。审视当下,旧有的监管思维模式与僵化架构,在 AI 产业展现出的诸多“新奇特”问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监管模式往往侧重于事后亡羊补牢式的处罚,而且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现象严重,面对 AI 这种跨领域、技术逻辑超复杂的新兴事物,各部门之间常常职责界定模糊不清,遇事相互推诿扯皮,难以在事前预防、事中把控阶段形成切实有效的管控闭环。
有鉴于此,监管部门必须当机立断,开启先破后立的革新征程。所谓破,一方面要以雷霆之势打破横亘在各部门之间的僵化壁垒,全力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监管全新体系,将数据、技术、法律等多方面专业力量有机整合,凝聚成强大的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必须果断摒弃过往单纯追逐经济效益,却忽视社会责任担当的陈旧观念,将公平、伦理等人文价值要素深度纳入监管考量范畴。而立,则是要求依据 AI 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独有的特性,精心制定精细入微且极具前瞻性的法规条例。就拿 AI 金融领域来说,需明确算法的数据选取精准标准,硬性规定必须涵盖多元丰富的信息源,以确保对用户画像的全面勾勒;设立严谨的算法评估周期,定期审查其公正性,及时揪出潜在偏差;责令企业建立人工复核机制,针对 AI 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存疑之处,进行二次审慎甄别,为用户权益保驾护航。
唯有凭借这种先破后立的果敢决绝行动,大刀阔斧地重塑监管格局,方能为 AI 产业夯实根基,引领其在造福人类的光明大道上稳健迈进,彻底远离乱象丛生的泥沼,奔赴充满希望的未来。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