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失衡不可取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苗]

李苗

“边界感”,作为当代职场中备受瞩目的概念,它精准地勾勒出个体与外界的界限。从“物理边界感”到“情感边界感”,人们得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遗憾的是,一些人却将“边界感”当作“挡箭牌”,在单位中事事设限、处处划线,给工作开展平添诸多障碍。

适度的“边界感”无疑能让人在工作中更加舒适与高效。比如,科学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职责界定、适度的情感距离与避免过度消耗的健康心态等工作氛围,能够促使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基于明确的组织架构与功能定位,有效规避各种“甩锅”“找借口”“打太极”,确保分内之事得以圆满完成。这种“边界感”在干部之间划定了清晰的职责“分界线”,既促进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又锻炼了干部独立思考与“独挑大梁”的能力。

然而,“边界感”失衡会带来诸多弊端,矫枉过正实不可取。“边界感”过度,往往有“逃避责任”之虞。要知道在工作中,职责边界并非总是清晰明了或一成不变的,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紧急任务”“重大挑战”,有的人以“边界感”为托词,对“棘手问题”避之不及,对“牵头任务”拒之门外,一味追求“随大流”“过得去”,将自己置身事外、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兜底”之事无人问津,“牵头”之责无人担当,最终只能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职责“空白地带”由此而生,工作成效自然大打折扣。

过度的“边界感”还会成为孕育“孤岛效应”的温床。有的人只知固守自己的“责任田”,对新事物缺乏热情、对新方法知之甚少、对新挑战畏而远之,还常以“边界感”为由,拒绝“多走一步”,满足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自以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殊不知是在自身周围筑起了“高墙”,关闭了学习的“窗口”,能力边界日益固化,最终被时代洪流所淘汰。

“边界感”过度,本质上是对责任的歪曲、对大局的漠视,它往往源于“做得好无奖赏,做砸了要担责”的心理,其根本在于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不能让“勤勉的实干者”吃亏,更不能让过分强调“边界感”的“懈怠者”“旁观者”得逞,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与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有力的支持。

上善若水,我们应当以水的柔韧与包容填补职责的空隙,秉持“小我”融入“大我”的情怀,精准把握“边界感”的尺度,做到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职责清晰又步调一致,让“边界感”与“责任感”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