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涵
文化和科技有如文明的两翼,融合才能振翅高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与引领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南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仍存在着数字化前沿技术较为缺乏、对文化与科技融合认识不足、产业体系化基础设施较差、数字化文化保护乏力等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切实推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加快发展数字化前沿技术,开辟融合新赛道。新时代,科学技术在多领域蓬勃生长,无论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还是数字人技术、数字建模技术等,都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提供了技术契机,需要在前沿技术、当地优势与数据市场方面开创融合新赛道。可由我省文化和科技部门牵头,通过构建集成性技术平台,从算力技术、生产与传输技术、交互技术、新型显示技术四维角度推进前沿技术的转化落地。在研用机制创新上,“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千方百计挖掘和激发创新潜能,提升融合创新能力。集合政府、业界以及学界力量,从我省区域文化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推进形成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方案。推动高效数据市场协作。技术研发者建立技术应用案例库与知识库,丰富应用场景;技术使用者确立统一规范的综合评价准则,发挥优秀深度融合技术的示范效应;政府层面则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健全研发投入机制。
促进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开放性,丰富融合新内涵。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开放性是促进深度融合的关键。融合的双方需打破思维定式,探索新的路径。增添效益评估。融合的内涵发展需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纳入指标考量,实现我省文化与绿色生产力的有效衔接;需要发挥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需要摆脱技术供应商不懂文化、科技化手段难以有机融入文化运行的困境。推动部门合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不仅需要先进生产力,同样需要人文价值观,不同部门交叉合作才能带来科学的曙光。要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汇聚天下多元人才,打通多部门专业壁垒,切实为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和引进融合学科人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人才专业能力素质,推进产业相关职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建设;推进全职引进与柔性聘用相结合,凝聚更多人才的力量;完善数字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对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认知和执行力。
注重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融合新赛点。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转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学研全链条贯通,才能打造融合新赛点。一方面,借助“东数西算”工程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战略,优化科技创新基地。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我省,促进我省与东部地区协同联动。同时将我省的有限算力“按需分配”,打造高效“文化算力网”。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云、网、端”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链条,建构智能基础的数智底座。此外,要以市场为导向缩小数字鸿沟。强化文化买方与卖方的供需对接,完善交易市场体系,定期以成果展览的形式引导市场走向,形成政府主导的高水准市场下的交流平台,在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开发适配更多文化融合成果,让更多人通过数字技术共享文化盛宴。以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发展。创建新型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开展跨界的项目合作,有效开拓市场,进一步激活科技市场资金,拓宽科技转化融资渠道。
强化数字化文化保护传承,培育融合新引擎。文化和科技融合,既需针对现实问题的“当下改”,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立”,激发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内生动力。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通过对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尤其是对“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基因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要将静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动态化呈现,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修复,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利用。鼓励学术文化的通俗化。我省学术文化成果普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带来的交互性的提升,学术文化成果的融合态势也逐渐加强。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为学术文化生产赋能、消费提质的作用,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促进公众对学术文化的理解与参与。促进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要从时间脉络的连贯性、释义范围的广泛性和理论深度的递进性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描绘现代文明形态的数字画像,同时立足湖湘本土,吸取借鉴国际上关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与中国智慧、中国体系、中国方案融合,在交流互鉴中形成具有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湖湘特性。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责编:洪晓懿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