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 张任
核心提示
当前,人口流失方向已从“乡—城”转向“城—城”,县城区域迎来人口慢增长及逆增长阶段,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复兴,要以多维度公共服务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区域人口回流。
县域是枢纽,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关键一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人口流失县城”的概念,人口流失方向已从“乡—城”转向“城—城”,县城区域迎来人口慢增长及逆增长阶段。这不仅削弱了区域的经济活力,也对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以多维度公共服务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教育与就业服务创新促进人才回流,不仅契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成为提升县域活力和促进社会稳定的核心引擎,可助力区域经济的全面复兴。
多维度思路创新:
构建人口回迁公共服务新范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从整体来看,我国公共服务发展已从“普惠化”“均等化”迈向“优质化”,但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仍面临供给不足、专业化弱、质量不高等问题,成为人口流失的关键因素。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标志着“推进以县域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为此,要构建公共服务的新范式,以推动人口回迁为指向建立“多维服务集成模型”,统筹教育、医疗、就业、文化和智能化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将公共服务创新与区域吸引力提升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思路。
教育与就业服务创新:
引领人才返流的核心力量
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城乡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通过教育与就业服务创新,促进人才、项目、资金、技术下乡,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量。因此,必须深化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应推动“教育联盟”建设,通过跨校合作与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建立“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圈”,整合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为创业者提供从创意孵化到技术研发的全链条支持。设立专项创业基金以吸引初创企业落地,并通过创业导师制和网络化创业社区,帮助返流人才实现创业梦想,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在教育与就业服务方面,构建“教育+就业”一体化平台,促进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协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引入政策激励和专项基金,以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发展,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智慧医疗与健康服务:
保障人口归来的健康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的《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利用数字化手段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推动全社会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全区域覆盖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为此,保障人口回归的健康基础需要多维度的智慧医疗创新。应以智慧医院的建设和远程医疗系统、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的配置,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推广“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和基因组学技术,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方案,提升服务的定制化与精准性。建设“智能健康社区”,通过社区健康中心和智能穿戴设备,让居民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并与医疗中心高效联动,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加强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通过建立健康数据共享平台,融合医疗、环境及生活数据,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预测,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为归来人口提供可靠的健康保障,促进人口回流与定居。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强归属感与稳定性
发展社区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异,是人口回流的重要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稳定性。必须通过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和本土化发展,提升居民对区域的文化认同感。其一,建设社区文化中心,举办地方节庆活动,推广地方传统文化,让归来人口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增强对区域的归属感。其二,强化社区服务的互动性和包容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平台,提供生活服务、社交活动和志愿者项目,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其三,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感。同时,制定财政补贴政策,降低归来人口的生活成本,并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和协调政策执行,确保政策的高效落实。通过设置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政策与服务内容,使之更好地适应居民需求,最终形成一个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区域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本文系2024年常德市社科评审委员会重点项目“城市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破解人口流失困境的机制与对策研究”(CSP24ZZ07)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