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赋能文博数字化建设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美华]

邓美华

文物事业与博物馆事业是历史流转的托载、文明传承的火炬。21世纪以来,数字化潮流不断注入文博事业。国际上,一众知名博物馆加速建设数字藏品库,与科技公司联合开办虚拟现实展览,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国,以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国家博物馆“智慧国博”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博数字化产业建设项目大幅促进了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令“文博之风”在全社会热度空前。

文博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为对口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我国文博领域亟须一批兼具文博专业知识背景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之前较为粗放的培养规划和传统学习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文博机构与相关高校院所、企业应进一步聚焦文博细分领域,联合加强文博数字化人才培养。

打通学研壁垒,助力文物管理数字化人才培养。中华民族的历史悠长璀璨,文物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光谱分析、同位素检测、数字化建模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文物管理工作效率。基于此,高校文博院系应瞄准新时代文物管理需求,积极与计算机、生物、地理、化学等院系加大跨专业、跨领域合作,联合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文物管理人才。同时,负责文物发掘、分析、整理的博物院馆、科研机构应与高校积极沟通,加强文物数字化资源共享,促进科研与教学人才双向流动,为高校学生设立文物管理方面实习实践岗位。各方应在“互通有无”过程中清晰传递当前文物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技术诉求,推动高校培养方案中的数字化技术课程与时俱进、与实际需求精确契合。

架起产业桥梁,推进文博展览数字化人才培养。当下,数字化展览已经成为发掘原有文博资源、传播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纷纷推出数字辅助游览、多媒体光影展、AI环境复原、文物互动体验等数字化展览活动。湖南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全省有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8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9个红色旅游景点,将数字化展览融入红色文旅的空间潜力巨大。高质量文博展览数字化人才须在文博、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素养,为此,高校文博院系应与计算机、艺术设计、传媒等专业加强“跨界”合作,联合开设数字化展览设计课程,传授学生多媒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方法,引导学生策划艺术性与历史纵深感、沉浸感兼备的数字化文博展览。与此同时,博物院馆可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就虚拟布景、文物模型采集建构、线上数据库建设、数字艺术设计等开展广泛技术交流,提高传统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可常态化进驻高校、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数字化人才联合培训。

推动多方协同,加强文创推广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时代拉开了“文创时代”帷幕。但时至今日,不少地方的文创推广仍存在文创产品低质低创、文博IP经营不佳、宣传推广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文创推广,为日趋饱和的文创市场提供了新发展思路。近日“爆红”的古风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制作过程中与各地文博单位通力合作,大量高精度数字化扫描让全球玩家叹为观止,原址游客流量呈几何级增长……数字化文创推广威力初现,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培养优质文创推广数字化人才,需要推动多方协同:高校文博院系应加强跨学科联合培养,积极引入博物院馆文创负责人、数字化企业专家等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鼓励软件工程、游戏设计、工业工程等理工专业学生学习文博知识或进入文博专业深造,打造复合型人才;博物院馆应积极引进设计、建模、数字经济等方面人才,强化版权与商标管理人才培养,规范数字文物库授权,促进文创推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发挥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对策研究”(XSP2023GLC008)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