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礼让“六尺巷”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永华]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庆桐城市考察,其中特别关注了“六尺巷”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六尺巷”的名字,源于清代大学士张英家族与邻居吴家的一段故事。双方曾因建房问题产生占地纠纷,最终两家各退三尺,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这一历史典故不仅彰显了古人的高尚品德,更为我们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些小利益而引发冲突、一言不合便拳脚相加的现象时而有之。“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礼让始终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社会越发展,运行规则也越来越丰富和细化,这些运行规则包括法律和各个领域的规章制度,用以界定每一个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尊重规则和边界、恪守契约,是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但是,人不是纯粹理性的,规则也不可能穷尽所有领域。因此,以人性的柔软应对物理世界的坚硬,以换位思考、相互体谅的胸怀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永远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实践过程。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淳化人心,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当今时代,城市与乡村、历史和现实、外来和固有……各种维度的碰撞纷至沓来,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如何面对、处理这些矛盾乃至冲突,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一大考题。可以肯定的是,法律法规会相应跟进,各种应对“工具”也会应运而生。但这其中,精神文明建设、人文素养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

“六尺巷”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精神内涵却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价值。在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的历史典故,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豁达,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优良品德,将其融入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

责编:伍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