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新质生产力驱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完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社交化、娱乐化、个性化成为大众参与体育运动新的驱动力,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养老、科技等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方面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体育需求。一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体育产业,通过引入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体育媒体和体育场馆等传统体育产业进行提质升级,打造一批体育制造领域的“中国智造”高端品牌和产业集群,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体育产业,鼓励体育旅游、竞赛表演、体育康养等“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品牌和产品,扩大体育消费规模,推动体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三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发展体育未来产业,发掘和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积极推动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发展,让新颖多样、丰富多彩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推动智慧体育创新发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随着大众体育运动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产品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89平方米,健身步道达到37.1万公里,这些硬件设施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下一步,应在产品供给上及时跟进新变化,通过产品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新质生产力为体育用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大数据应用以及AI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动下,智慧场馆设施逐渐崛起,智能化器材与装备不断增加,大幅提高了科学健身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高质量赛事经济也延展至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以“新供给”匹配“新需求”,必将激发供给方内生动力,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新局面。
加强体育领域科技创新,培育体育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体育产业唯有持续创新,深耕用户需求,优化运营流程,才能实现从“产品制造”向“价值创造”的跨越式转变。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发展的“长跑”。为此,应当全面推动产业技术和业态层面创新、管理和制度层面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体育产业。同时,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定不移走体育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发展成为体育产业永恒的目标、破解瓶颈制约的关键之策,进而迈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培养并造就一批卓越的企业家、杰出的经营管理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我国体育产业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全民健身计划和高校体育发展协同关系研究”(24BSQD03)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