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的难忘回忆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成新平]

成新平

我当了30多年媒体的通讯员,其间还当过几天《湖南日报》的“特派记者”,在人生旅途上“风光”了一回。

那是2001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湖南日报社打来的电话,说衡阳祁东“打工仔”曾少明在广州染上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亲人为他捐献骨髓,他的二姐和二姐夫索要报酬,而妹妹曾美艳不惜打掉5个月的胎儿,无偿为哥哥捐献骨髓。报社建议我以“特派记者”身份去广州跑一趟,尽快发回稿子。这是报社对我的高度信任,也是一个感动南粤大地的典型事件,更是一个反映现代社会人情冷暖令人感叹的故事。我请示领导后得到允许,并开具介绍信,单位要求我带队,组建一个由市内几家主流媒体组成的“家乡采访团”奔赴羊城。

广东当地对我们的采访极为重视,整个采访活动有计划地进行,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相关专家热情地介绍了曾少明的病情以及他们的医学成果;曾少明、曾美艳听说家乡派来了采访团也是极为感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就地采访,源源不断地获取来自最基层的原始素材。

经过两天深入细致的挖掘,我激情澎湃地将故事写出来,着重展示他们的心灵冲突与精神世界。面对危难的亲人,两种不同的反应,体现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互为映衬,对比强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1年6月8日《湖南日报》头版刊发,还配发了评论《德能造福》,报道被广泛转载。后来,曾美艳还被评为“衡阳市十大新闻人物”,她与丈夫谭双徕被广州市白云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外来工”。

当了这几天“特派记者”,我不但提升了讲清“真情真相”、说好“真人真事”、捕捉“真善真美”、传播“真知真理”的本领,更深切感悟到了记者的艰辛与劳累,也更切身体会到记者的神圣与荣光:为百姓呐喊,为时代放歌,为真情流泪,用带有体温富有情感的文字记录历史。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