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近日,有两则新闻让不少中年人为之感叹:前有未成年人沉迷抽卡无法自拔;后有老年群体在直播间“剁手”,痴迷购买各类保健品、“神奇”效果食品。“夹在”其间的中年人只得苦笑。
不论是抽卡还是买保健品,套路还是那个套路。一张印着“小马宝莉”形象的卡牌,何以引得孩子们为之“疯狂”,成了社交“硬通货”?一份蜂胶片剂保健产品,怎么就成了提高记忆力的好东西?无他,唯“炒”而已!
对于抽卡来说,办法是设置所谓“SR”“隐藏款”,甚至开设卡牌评级机构,抬高身价。至于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保健品,则在直播间大搞现身说法,称学生吃了该产品后,提高了记忆力,最终考上重点大学。没有稀缺性就制造稀缺性,击鼓传花的套路并不新鲜,却十分好用。回想一下,永远“集不齐”的小浣熊卡、以9个身份活跃在电视荧幕的刘洪斌……这些已经“死去”的记忆在互联网时代花样翻新,让孩子和老人掏空了口袋。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电商平台上的直播间购物。这本身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极少数不良商家却利用直播间设置欺诈、诱导消费的陷阱,背离了初心。比如,商家在直播间玩“叠叠乐”和“数小马”的游戏,利用的就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与攀比心理,引导他们以小博大。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家庭与社会应该共同肩负起引导青少年和老年人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任,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进一步,需要将理性消费塑造成社会共识,让直播带货回归到便民利民的初心。
当然,不管是未成年人“集卡成瘾”,还是老年群体在直播间“剁手”,都不能简单归咎于不听话、不懂事。引导固然重要,最关键的还是加强监管。例如,“禁止向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类商品”的法律法规,其年龄限制是否可以更低点?那些打着“未成年禁止下单”字样却毫无限制的直播间,能不能永久封禁并广而告之?再者,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骗局,可否及时引入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就立刻曝光、严惩不贷,让不法分子失去立足之地?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社交,当下的中年人疲于奔命,如果再让他们的父母子女被套路所欺,于心何忍?是时候行动起来,切断不正当利益链条,让中年人喘口气、歇歇脚。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