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以更大的历史主动做好“第二个结合”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评论之三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为我们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路径。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本,二者虽然诞生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但是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明确地、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为夯实文化自信根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百余年前,中国积贫积弱,不仅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更面临着文化入侵、文明衰弱的重大挑战,国运的扑朔迷离,让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不自信,乃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仅用了40多年便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发展成果。这种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奋斗的结果,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力使然。

做好“第二个结合”,必须树牢文化自信。近年来,《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的译本热销海外,云端博物馆蓬勃发展,《中国诗词大会》《红楼梦》等节目、舞剧走红,汉服、书画、诗词等中华文化要素持续升温……展示着年轻一代文化自信、自觉在崛起。不仅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观念、体制、制度等创新;还应该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实现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长远目标。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文化的贯通、融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兴,更是文化文明的复兴。以更大的历史主动做好“第二个结合”这篇大文章,凭借这一“最大法宝”,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必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宏阔深远。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