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古来成事尽书生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幸]

《书生》:古来成事尽书生

——纪录片《我家在娄底》系列评论之二

谢幸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一枝独秀,孕育了许多风流卓绝的人物。湘中娄底,文化因代代读书人教泽长延。读书人总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然湖湘一脉斯文传世的成就告诉我们“古来成事尽书生”。《我家在娄底》第三集《书生》用充满书卷气息的音视频带领观众穿越于两百多年前,仰观两位湘中最具代表性、勇立潮头的书生——邓显鹤与曾国藩生平一幕幕。

这集纪录片叙事新颖,镜头从画家段皓起笔铺排,一笔笔描绘中将观众带入人物历史;落笔完工,书生形象跃于纸上,观众被带回现实,却已和二位书生熟知亲切。剪辑灵活运用蒙太奇手法,许多镜头打破时空界线再组合到一起,使数百年重要节点一一到位。同时运用演绎方法,观众被带入二位经历的视角,仿佛置身其中,感其先贤之风骨与气节。

书生之风骨,在于无问西东、一心耕耘。跟随纪录片,我们看到邓显鹤淡泊名利,以传承湘学作为自己的最高志趣。他搜集文献,严择精编,以至“偶得片语,如获异珍,惊喜狂拜,至于泣下”。昔“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尚相遇相识过李白,作下“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衷心赞美之句。邓显鹤却未曾谋面王船山,只因读书人的历史责任感,即将发现、推崇、宣传王夫之学术为一生使命,在船山去世150年后刊成《船山遗书》,深深影响湖湘乃至全国的士子。此大气、“筚路蓝缕”的书生风骨在邓显鹤身上得以彰显,并世代传承发扬。

书生之气节,在于志昂意坚、报国济民。再往后看,曾赞邓显鹤“其于湖南文献,搜讨尤勤。”的曾国藩。朝堂大殿上,他奏请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詹天佑、唐绍兴等大批有用之才。湘军大营里,他慧眼识珠,大批书生将领脱颖而出。除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外,他还强调“读书”“孝友”“勤俭”“和睦”,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融入家风,曾氏后人谨遵家规,代代有英才。其经世致用之思想显示出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纪录片在描绘曾国藩生平时未特意刻画时代变迁,而是将画面始终控制在富厚堂藏书楼里,以显其书生本色。透过光阴斑驳照射的册册书籍,仿佛看到一名书生在朗朗书声中蜕变成长。

跟随纪录片中画卷合上,收获满满。将两位历史文人的生平变成观众可感知且可共情的作品,不仅靠拍摄与剪辑,更依赖于背后详实的史料支撑。据悉,仅《书生》一期节目就咨询了12位相关专家,翻阅了《邓显鹤湘皋先生年谱》《南村草堂诗钞》《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十余本相关书籍和上百篇论文,整理了十万余字资料,文稿前后易稿20余次,力图挖掘过去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故事,尽可能还原历史,将专业精神体现在了每一个细节。

《我家在娄底》第三集让湘中书生的不凡生平走进寻常百姓家,它们不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阳春白雪,而是可以被我们所有人理解、为之自豪的文化火炬。在湘中历史长河中,书生之风骨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书生之气节如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湘中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娄底后生仔定能传承这份书生风骨、气节,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谱湘中弦歌不断。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