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婚礼引赞,仪式应重内涵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若彤]

张若彤

近日,湖北荆州监利县一对95后青年结婚,用借来的13辆电动自行车,走完5.9公里的娶亲之路,“轻量”婚礼引得网友纷纷围观点赞。(人民日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触摸文化脉搏,风俗仪式自始有着恒久而有力的跳动。从古看,十五及笄,女子可宜室宜家;二十加冠,男子取字而立身;出征前有刷碗立志之举;远行前有祭祖取道之礼;新婚燕尔,从自此“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从今数,从政用事入职宣誓,“身有所正,心有所止”;高三的百日誓师大会,在惊慨激昂中点燃冲刺的斗志;感动中国十佳人物评选,在润物无声中传递真善美的暖流。

为何众多仪式在社会发展、人生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不可或缺?显然,仪式举行的背后是塑造人格的需要,是激发斗志的要求,是感受庄重的见证。纵观社会,拥有"谁的人生不迷茫"思想者不在少数;他们或在追求上降格以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在精神上懦弱缺钙,上学嫌苦,工作嫌累:或在心智上幼稚弱小,屈于挫折,败于坎坷。而礼节仪式,正是打破迷茫,迎来曙光的重要转折。它可使人斗志昂扬,高歌猛进;它可使人转变思想,以苦为舟;它可使人用心感受,奔赴下一段旅程。

反观当下,依旧存在许多铺张浪费、哗众取宠的仪式,或是认识上似是而非,或是情感上消极怠慢,亦或是不着边际,实利主义大行其道,"任性"风气漫染人心。礼节仪式从中心退到旁侧,从高位降到低位,从主宰变成赞余。仪式没有筋骨,谬然沦为形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仪式风俗涉及经济、文化、情感等多个方面,想彻底扭转不会是一蹴而就。政府当积极引导、通过制度政策的“破与立”主动作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社会层面,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视。于个人而言,应严防流俗,对仪式的步骤环节,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毕竟盛大与折腾、仪式与形式、有内涵与博眼球之间,往往是一念之差。真正让人点赞的仪式,不在于礼金的厚度、酒席的额度与围观的人数,而是仪式背后的努力与真挚感情。

仪式不必盛大,而在于内涵,精神内核立得住,“小”也可以很“美”。我们相信,风俗仪式的畸变,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随着精神的愈加富有而回归期待。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