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体现,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本是美好的,意在提高老师课堂效率,减少课后作业,让问题在课堂内解决。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本着学生健康第一的原则,多地探索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受到不少家长点赞。
课后作业,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当作业“熔断机制”,遇上学生学习习惯不同、家长要求不同等情况时,带来的结果也并非都是美好。对于不够自律的学生而言,可能滋养消磨时间、回避作业难点、“摸鱼”等“耍小聪明”的行为,难解的知识点仍然未弄懂,反而容易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学校方面在作业方面“减负”,家长或许会在课外培训上“加重”,减负也只是停留在政策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作业“熔断机制”仍存有争议,如何保证更有利、更有效地实施,有赖于学校、家长、学生的密切配合和高度重视,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再对症下药。减负,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熔断机制”并不能解决一切。
文/印奕帆 图/张岚
(一审 卢小伟 二审 邓望军 三审 文杰)
责编:杨帆93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