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思政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谢志远 陈洋]

谢志远 陈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发展,加快构建智慧思政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智慧思政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道、以技术为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让思政教育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提升育人实效,更好帮助青年筑牢信仰之基。

构建多样化的智慧思政教育情境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求。依托智慧思政构建多样化而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情境,是思政工作“因势而新”的体现。

搭建智慧思政平台推进教、管、服一体化。整合智慧思政课、智慧资助、智慧就业、新媒体与舆情分析、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校园安全管理等各系统数据,搭建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着力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两张皮”“左右不协调”“前后不一致”等问题。

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过程。重点是将传统教学内容制作成引人入胜的慕课,以及搭建富有交互性的虚拟教学体验场景,让学生在经典历史事件、抽象原理概念以及法律案件等教学内容的虚拟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让教育过程从传统“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一对一”,实现思政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

创建党史学习教育体验化生动模式。高校可构建长征路线等三维场景、创建视频播放链接和答题过关等多种应用模式,发挥其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青年获得打动情感、坚定意志的沉浸式体验,自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更好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

完善全方位的智慧思政教育供给

与时俱进提供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和丰富实践载体,努力实现体系化建构、网络化联动、精准化供给,是推进智慧思政的关键所在。

增加数字资源总量。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借助数字文本、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多样化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多链条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丰富多彩的资源库,增加智慧思政的数字资源总量。

强化数字资源共享。推动数字资源集中、共享,形成全面覆盖、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智慧思政数据共享大平台。比如可广泛利用到课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图书借阅、学生资助、学业辅导等数据,设立立德树人大数据赋能中心,为精准思政提供支撑。

构建智慧思政教育共同体。以云端共享、云传播等形式,积极促成思政教育的跨区域、跨学校协调联动,丰富数字资源供给,打造新时代智慧思政教育共同体。比如成立区域性理论宣传阐释平台,围绕正面引导、典型引领、错误思潮批判等,为区域内青年提供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彰显更具感召性的智慧思政教育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思政教育应紧扣这一要求,抓住全媒体时代机遇,实现供给侧转型升级。

更精确定制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综合、联动、对比分析,利用内容推送技术,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专属化的内容推送,让学生更愿学、更乐学、更易于接受,增强思政教育的导向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更智能优化教育手段。通过捕捉学生传播数据映射出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发展轨迹,有针对性地及时加以疏导教育,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舆情风险等;通过创设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情感认同,增强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知。

更精准评估教育效果。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对思政工作情况进行反馈,科学精准评估思政教育的成效,对标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要求,着力引导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分别系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南工商大学智慧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潘华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