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国士无双 巨匠永恒

[来源:华声在线]

国士无双 巨匠永恒

湖南日报评论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位被尊为“杂交水稻之父”、帮助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走了。国士无双、巨匠永恒,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致敬、默哀!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爷爷”“禾稻馨香,功比神农;苍生仰赖,德称大士”“神农育稻担使命,脚踩田泥破万难”“感谢您,让这个世界免于饥饿”……从医院到殡仪馆,无数市民自发冒雨为这位为国为民的长者送行,有人特地捧来一束禾苗,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表达崇高的敬意。

侠之大者,国之仁士。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朴素的心愿点燃了求索的心灵,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自1976年起,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让中国人告别饥饿、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粱谋”,为民生计,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了人民的心中。

袁隆平院士“一生一件事”的执着追求,对“谁来养活中国”疑问作出了坚定回答。几十年来,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他带领团队不断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大面积示范每公顷产量从10.5吨不断抬升到12吨、13.5吨、15吨。“我的脑瓜子还可以,还要从‘九零后’一直工作到‘百零后’。”去年,年已九旬的老人向水稻高产潜力发起了又一次冲锋,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院士的“东方魔稻”给世界带来了福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院士毕生追求的另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大面积种植,无数人因为他的科研而摆脱了饥饿的威胁。如今,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然成为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圣地”。有国外学者这样评价袁隆平,“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是袁隆平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是袁隆平院士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一生获奖无数: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此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多个国际大奖。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奖项与荣耀,是袁隆平院士长达半个世纪艰辛探索、不懈攀登的生动见证。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但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袁隆平院士走了,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没有打败他的信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也没有止住他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以稻秆为笔、倾注毕生心血,在大地上尽情书写华章。

君今不幸离人世,“稻”有疑难可问谁?我们在婆娑的泪光中回忆他的音容、怀念他的伟绩、仰望他的背影,更需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弘扬他为国为民、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燃烧自我、烛照前方的可贵精神与品格。“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我们要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报国。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